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青岛百名高一新生直奔洋高中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9-21 07:02:38 字号:TT

  “我们班有好几个空位,我同桌就没来报到,听说是出国了。”青岛2中高一新生岳子珊跟初中同学聊天时说,没想到几名同学都纷纷表示自己班上也有这种情况。昨天,记者从青岛1中、2中、9中和58中等热点高中学校了解到,近百名高一新生没到学校报到直奔“洋高中”了,空位人数创下了历年新高。

  高一新生独自赴美读高中

  考生小莫是青岛实验初中的一名毕业生,今年中考她以596分的中考成绩被青岛1中录取,不

过开学后她并没有出现在1中的校园里,就在9月2日市教育局规定的新生到校报到的当天,她收到了美国两所私立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原本我打算让她到高中学校里待一段时间,看到通知书来了之后,索性就直接出去了。”小莫的母亲告诉记者。

  小莫告诉记者,她在初二的时候就有了出国读高中的打算,“我利用暑假去美国和英国参加过游学,感觉美国的教育挺适合我的。”小莫说,回来之后,她就着手准备出国留学的事,起初父母对她出国留学有异议,“主要纠结在到底是初中毕业就出去,还是高中毕业再说。”小莫说特别是自己的母亲,担心她年龄太小出国不安全。

  “我们当初的约定是中考考上二中就继续上,考不上就出国。”小莫的母亲说,有了目标之后,女儿变得很努力,但毕竟既要准备中考复习,又要抽空到北京学托福,最终的成绩没有达到二中的录取线,但却收到了两所美国私立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家人给小莫选择了一所寄宿制女子学校,9月13日独自一人飞赴美国。

  每年出国高中生近500人

  记者从青岛1中、2中、9中和58中等市区热点高中学校了解到,像小莫一样,放弃热点高中录取通知书而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不在少数。青岛1中高一级部主任段兵说,高一学籍正在陆续统计中,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近十名新生没到学校报到,跟家长沟通之后发现,全都出国了。青岛2中教导处李晓轮主任表示,放弃入学的高一新生最少有十几个,仅去新加坡一个国家的就有8名学生,除此之外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也不少。

  李晓轮表示,其实高一入学时并不是学生出国留学的高峰时段,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读完高一上半学期,或者在高二下学期再出国。

  青岛58中教导处副主任吴峰也表示,近年来出国留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很多人进入高中后也不好好学知识,而是到北京、上海等地学托福、ACT、SAT课程等。“到高三的时候全年级出国的学生能到100多人。”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高中阶段,仅市内四区局属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就能达到近500人,其中初中毕业直接出国的比例更是逐年提升。

  讲述

  高中生留学要迈一道坎

  留学生小高3年前从青大附中初中部毕业后,去了美国一所私立教会高中。“刚去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新鲜。”小高说,这里的课程可以自己选,上课时教室里只有不到10个人,绝对的小班化教学,可以选择的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有马术、有艺术、有导演等。而每到考试前,他通宵达旦地备考,又会让他羡慕国内的同学,“他们的考试再紧张,也没到几天不睡觉的时候。”小高说,现在他已经适应了美国的高中生活,还有一年就高中毕业了,他正忙着到处看大学,为申请大学做准备。

  说起出国的选择,小高说,高中生出国留学都会经历一个特纠结的心理过程,在异国他乡找不到归属感,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人生观发生了扭曲,很多东西不想看、不想接受,就想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多人迈不过这个坎就会变成大学宿舍里的“宅男”,面临着挂科、回国。

  相关新闻

  中国留学生增多美高校提高门槛

  据小高讲,3年前他入学时,学校里只有五六名中国学生,现在仅去年一年就来了20多名中国留学生,截止到目前,学校总人数不到200人,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到了近20%。“很多学校都是这样。”小高说。

  EugeneGabay是美国拉斐特文理学院负责国际招生的招办主任,9月19日他应青岛博鸿教育的邀请专程飞到青岛。Eugene说,每年学校会收到来自98个国家的6600多名学生的申请,其中国际学生大约有1250人,而中国学生的申请有近400份,占到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我负责国际招生近20年了,十几年前每年大约只会有两三名中国学生申请,而在五六年前中国学生的人数突然暴涨。”Eugene说,不仅是拉斐特文理学院,几乎是每所美国高校中国留学生的申请人数都在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

  网上有传言,美国高校将严格控制国际学生中亚裔学生的比例,对此Eugene表示,学校不是要故意控制亚裔学生比例,而是要让国际学生分布更广泛,便于校园里有更多的文化交流。“中国留学生多了,高校只能提高门槛,对中国学生的审核更加严厉。”Eugene说。(记者 臧旭平)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