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特约评论员 陈敏
炎炎夏日,高大的杨树林中,刺眼的阳光被茂密的枝叶过滤,置身其中,让人心里顿生一丝清凉。郎朗的读书声传来,树荫下抑扬顿挫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孩子让人忍俊不禁。此情此景,远离噪杂喧嚣,一派悠然闲适的田间风光,颇有世外隐者之风。这里不是避暑胜地,而是设在曲阜一所农村小学校园里的“乡村少年宫”。放学后的农村娃可以在这里诵读、玩耍,走进经典、书法、古筝、泥塑等各类艺术
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再回到乡村,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今天,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腰包越来越鼓,吃穿用度和城里人已经没有太大差异。特别是对农村娃来说,一家一个娃,娇着宠着,真正物质上贫瘠的已经是少数,和城里孩子的差距,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他们可以吃到电视上广告宣传的各种零食,他们可以玩到各种洋娃娃、遥控车,他们家里也有电脑网络,但是落后的基础文化设施所限,他们享受不到纯粹的精神上的快乐,书籍、文学、科技、艺术带来的快乐。
城市源于乡村,文明源于农业。伴随着城乡资源不均衡,农村最欠缺的是对教育、文化资源的占有,这种缺乏直接限制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成为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阻力。孩子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担负着建设与发展未来的重任。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所写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农村少年儿童的发展不容忽视,必须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加以保障。
乘着“乡村文明行动”和“文化惠民”的东风,我们看到不仅在曲阜,济南、泰安、滨州、淄博各处的乡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家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图书馆、电影院,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少年宫”,享受着这些变化带来的便利,汲取着文化资源赋予的养分,乡村孩子在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正所谓,城里娃有的,农村娃也日渐拥有,而且更多了些亲近自然的空间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