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村民无钱修房住山洞22年 政府出资相助(图)

来源:重庆商报-- 2012-09-12 07:57:08 字号:TT

村民无钱修房住山洞22年 政府出资相助

  自给自足

  每周赶场卖背篼补贴家用

  虽然野岩岍与寨子隔山相望,但走路需花1小时左右。“田土都在寨子那边,干农活很不方便,只好在野岩岍周围开荒养畜种菜。”简顺高介绍,加上和附近一些村民交换的一点土地,他现在有3亩地。

  虽然儿子相继长大外出打工,女儿也出嫁,但不幸却一直与他家相伴。带路的陈某证实,简顺高的大儿子简治友4年前在福建打工出车祸死亡后,媳妇就改嫁了,留下4个孩

子。虽然大孙女出嫁了,但小的还有三个,分别只有13岁、10岁和4岁。二儿子简治昌今年38岁,但16年前被人砍破嘴唇毁容,目前与妻子王继宪在福建打工,把一个5岁的小孩放在家里。简顺高夫妇平时在家主要照顾这4个留守儿童。这几天,女儿也把一岁多的孩子带来由简顺高临时照顾。

  “两个大的孙女还在镇上读书,每天要走四五十分钟的山路。”简顺高说,小儿子和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就是想存钱修房子,每月给家里寄200元零用钱,但根本不够用。为了补贴家用,农忙之余,简顺高不时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做小工,或在家编点竹背篼到镇上去卖。

  简顺高称,他每天要编两个背篼,可卖70元。为卖背篼,他平时一周去镇上赶一次场,一个月下来只有六七百元的收入。

  冬暖夏凉

  已习惯岩洞生活割舍不下

  虽然岩洞几乎与世隔绝,但政府依然没有忘记简顺高一家。国家实行农网改造时,给这里安装了电灯,让他们告别了煤油灯。经济稍微宽裕点后,简顺高又买了电视机,架上电视信号接收器,看上了电视。今年,他们还收看了奥运会。前两年,小儿子还给简顺高买了手机和洗衣机。

  “这里冬暖夏凉,夏天没有蚊虫,连蒲扇也不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也没有污染。”简顺高说,他一家在这里住了22年,从来没用过电风扇。即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他们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白天在洞内要穿长袖长裤。

  “一到天热的时候,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村民就喜欢来我家乘凉喝水。”65岁的任武碧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们在岩洞里呆久了,去附近村民家玩耍,就会热得汗流浃背。而到了冬天,尽管外面风吹雨打,但他们住在岩洞内,却觉得很暖和。

  目前,简顺高老两口在门前的山坡上,他们见缝插针地种了南瓜、生姜、土豆等各种菜蔬,屋顶堆放着金黄色的玉米。记者发现,简顺高一家还养了3头猪、1只鸡。

  “虽然我和老伴都60多岁了,但从没有得过大病,偶尔患了感冒,吃点药就好了。而他们的兄弟姐妹们虽然生活在城里,但很多都是病秧子。”简顺高说,虽然野岩岍如今在政府建设规划的红线范围内,但他们夫妇早已过惯了这种清静的生活,根本不想搬出去。

  幕后

  儿子儿媳觉得丢面子

  拼命打工赚钱要修房

  “虽然我们认为住岩洞很好,但儿子儿媳却一直都想搬出去住,因为觉得很丢面子。”简顺高透露,当时选择在野岩岍“安家”,本想过渡一下,之后曾多次借钱修新房,但都因各种原因而落空。现在,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就是希望存钱修新房。

  简顺高说,2009年,他好不容易借钱买来水泥砖,准备在洞口修房居住,但刚把砖砌好,政府部门等就来干预,称这里纳入了城区改造的红线范围,并在他未完工的墙上写了个大大的“拆”字,修房一事又搁置起来。“后来政府喊我在对面山上修房,但那里无水无电,孙女们到镇上上学也不方便。”简顺高说,他就拒绝了。

  而村民陈某透露,因为一家老小住在岩洞里,人很随和,与村民的关系相处的不错。简顺高的儿子儿媳不大愿与村民交往,觉得有点自卑,因此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和孩子。由于简治昌没有固定的联系电话,记者未能采访到他。

  进展

  政府愿出5万帮忙修新房

  “街道办事处多次要求他们一家尽快搬迁出去,但简顺高一家人在岩洞住习惯了,不愿搬出去,而且坚持就地安置。”对此,彭水县靛水街道办党委书记代云成表示,简顺高一家在岩洞生活22年,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帮简顺高修好新房,让他们从野岩岍搬出来。

  据了解,2009年,彭水县因规划新城,将靛水街道肖坝村纳入了拆迁范围,而简顺高居住的野岩岍也在建设规划的红线范围内。代云成介绍,去年初他上任后,到村里走访才发现简顺高一家住在岩洞里,就着手帮助他搬迁。“目前,政府愿出资5万元帮简顺高修建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但前提就是他自己要找好地基。”代云成说,街道办已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尽快让简顺高一家搬出岩洞,住上舒适的新房。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