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在课堂上,互相称‘王工’、‘李工’,我们的课也是从这种角色定位开始的。”王信友告诉记者。
“老板”首先讲两个小时的引导课流程,当堂发布工作任务,把学生分成四个“科室”,“工人们”就可以分头“接活”了。
“我从不告诉他们怎么干,我要让学生自己想:我该怎么干?”王信友说。
首先,由学生自荐推举产生的“科长”领着自己的“工人”
然后,四个“科室”的“科长”就自己形成的工作方案公开答辩,由全体师生评估其可行性和不足之处。
最后,工作方案细分落实。“工人”们分工协作,一同完成自己领到的任务。
在整个工程中,“老板”一般是在扮演冷眼旁观的角色,如果发现“工人”的共性错误,随时打断予以纠正。“干好了,你会形成技能;干坏了,你的能力也会形成,因为你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个活不能这么干!”
实践证明,“工作性学习法”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最大化开发,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锻炼,都是对学生潜能的激励和挖掘。王信友自豪地告诉记者:“毕业后,我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告诉我:老师,我们现在和本科生一起工作,一点都不心虚!因为现在的工作在学校里我们都已练熟了,那些本科生遇到不懂的还得问我们!”
上一篇:青岛港实现集装箱运输新模式
下一篇:海港脊梁王信友:让职院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观赏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