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暑假不见,怎么黑成这个样子? ”昨日下午,在山东科技大学的男生宿舍楼里,见到明显晒黑了的董加林,同学们都忍不住问上一句。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董加林和其他7名驻青高校大学生一起,骑着自行车走完了长达2200公里的川藏线。翻越10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遭遇落石、塌方、冻雨、冰雹等危险,横跨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多条河流……对这支青岛大学生组成的骑行小分队来说,
出发 拆散自行车上了火车
“在岛城高校里有一个群,里面集齐了一批对骑行感兴趣的大学生。 ”老家在山东泰安的大四男生董加林告诉记者,正是在这个群里,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董加林、刘振、唐文奇、王斌,来自青岛大学的尹一鹏、杨瑜斌,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的张鸿源、洪永怀,8名大学生共同组成了 “追梦人”骑行小组,开始研究适合大家的骑行路线,“从成都沿着川藏线到拉萨,这条路是‘身体的地狱,眼睛的天堂’,是中国最适合骑行的地方。”对西藏的向往,让8个小伙一拍即合,暑假一开始,他们就正式对2200公里的川藏线发起挑战。
7月18日,扛着装有自行车的巨大编织袋,背着塞满装备的半人高背囊,当他们一排人带着这样“夸张”的行头,背后还跟着一溜送站的同学,浩浩荡荡地出现在青岛火车站时,立刻在喧闹的乘客群里引起了轰动,“上火车行李大小有限制,我们只好把自行车都拆了。 ”几个人的行李在托运车上足足码起了一人高,折腾了半天才顺利上了车。在成都经过短暂的修整后,7月23日,8个人从武侯祠出发,正式踏上了骑行征服川藏线之路。
历险 塌方巨石在眼前滚落
尽管出发前做了足够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川藏线上,不断出现的小插曲还是让8个大学生吃够了苦头。 “第三天上午我们已经翻了一座山,下午在骑行二郎山的时候,连续18公里的上坡盘山路,4000米的海拔,把大家都给累疯了。”水和大饼早已经吃完,到了山顶的时候,8个小伙子又累又热又渴又饿,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身体上的疼痛唤醒,董加林说他自己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精疲力竭。王斌还因为自行车出了状况,等了两天才修好车,后来硬生生用两天的时间骑了四天的路程,赶上了大部队。
身体上的极限只是一部分,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落石、塌方、冻雨、冰雹、大雨……之前听说过的危险沿途一路全被他们遇上了。 “在一段塌方路段上,我停下来拍了一张照,刚要上车走,同伴们大喊了我一声,眼看着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砸在了我前面5米远的路面上。 ”从巴塘到波密的8天路程里,这样的危险他们遇上了无数次,但好在所有的人都克服了极端天气和高原反应,安全地骑完了全程。
艰苦 饿肚子看一夜流星雨
每天骑行近12个小时,最多一天行驶180公里,午饭常常是大饼加咸菜。山上山下的巨大温差,每每山下穿短袖山上裹四五层的衣服。 “翻越过米拉山就能到达拉萨,为了尽早完成路途,8月14日晚上我们决定连夜赶路。 ”推着自行车向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进发,在不含一丝杂质的夜空里,董加林他们竟然遇见了流星雨,8个大男孩躺在国道旁,忍着劳累和饥饿,看了一晚的流星雨。
8月15日,在离开青岛近一个月之后,他们终于骑进了拉萨城,当把各自学校的校徽留在纪念墙上的一刹那,几个大学生觉得特别的感叹。 “这几天大家都陆续开学了,想彼此聚一聚,商量一下下次的路程。”他们告诉记者,川藏线的风景还历历在目,这几个高校大学生却已经规划起了下次的旅行。
新闻延伸
请过路司机当“信使”
虽然历经了种种的困难,但几个年轻人告诉记者,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是川藏线上的浓厚人情味和无敌美景。有些路段手机没有信号,无法跟家里时刻保持联系的大学生们,想出了一个点子——请人代报平安。他们沿路拦下大货车,让司机记下家里的号码,让他们到了有信号的地方,帮忙代发短信和代打电话报平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8个大学生用这样原始的方式,遇上了一个个热情而善良的司机,在24天的时间里保持和家人信息的不中断。(记者 王晓雨 通讯员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