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青岛手工做渔船工艺传承149年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7-12 08:05:42 字号:TT

  材料考究容不得马虎

  观察眼前这艘已经初步成型的木质小船,记者不禁疑问,这样的木船是否能够经受住大海的考验。而对此老船工们倒是很有自信,“这艘船做好了,跑个20年以上没有问题。”老工匠之一的韩成德老人自信地说道。而老工匠们自信的源泉就在于木船选料的考究,一条木船绝不是只用一种木材就能制成,从骨架到船皮,一条船至少需要5种以上的木材。木船的骨架选料最为关键,必须使用结实的硬杂

木,如槐木、红松、榆木等,且木材必须要平直、圆滑、干燥没有虫蛀,否则骨架极易变形;舵料的选择必须是独木且是最优质的槐木,舵板需使用红松。“做船和做人一样,整天想邪门歪道那做不好人,对我们造船的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好的材料想做出好船是不可能的,这都是祖先们百年积累的经验。”韩成德老人告诉记者,如果在选料上投机取巧,船只必然承受不住风浪的冲击,付出船毁人亡的代价,因此在选料上是绝对不敢动歪脑筋的。

  78岁工匠担心技艺失传

  在韩家民俗村木质帆船基地,此刻刘宗高老人正在整理风帆,已经78岁的他几乎是韩家村里年纪最大的造船人了,尽管年迈但老人至今仍在村里忙碌着。谈起村里传承百年的木船,老人幸福的表情溢于言表,“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自己做船,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回忆起以往,刘宗高老人有着许多感触。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是做不起船的,出海捕鱼的船大都是租用村里的大户人家的船,每次辛苦捕鱼归来,就要将一大半的鱼当做租金给大户人家,自家留下一小部分鱼来糊口。

  现如今,村里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船。“一条小点的木船从制作到下海,有个7000多块钱就够了。”老人告诉记者,他就是驾着自己制作的船捕了几十年的鱼,就是那样的一条小船养活了全家人。

  兴奋之余,刘宗高对古法造船技艺的后继无人感到担忧。老人说,真正的木船加工技艺仍然像百余年来那样靠师父的言传身教,加上造船者的悟性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难以用语言传授或形成文字。从选料到加工都采用眼看、手动的方法,几乎全靠经验。而如今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没了这个耐心,并且也不愿意再干这行。“村里还会干这个的都得50岁以上了,年轻人都进了工厂了,谁还干这个啊。”老祖宗传承百年的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让韩家村的老人们感到担心。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