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半岛网闻 > 正文

新市民手写感谢信:青岛 为你歌唱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7-06 06:07:38 字号:TT

    青岛,为你歌唱

    我的老乡在青岛打工已7年了,他年年要求我替他写封感谢信,我都因太忙而一拖再拖。不过,让他没有对我失望的是,“我会写的”、“我一定要写”、“我还要去趟青岛”,这是我曾经对他的一些承诺。

    2005年的麦收过后,他把自己的大孩子托付给姐姐,带着妻子淑云,还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踏上了去青岛打工的列车。

    也许,打工对他来说,是一种希望,是

摆脱贫穷的根本之道。当时,我心里暗暗为他祈祷,希望会有善良人及好心人能帮助、温暖与关爱他这个弱势家庭,包容、呵护他一个未曾出门的河南打工仔。

    他在我村里是特等贫困户,至今,住的还是土坯瓦房。打工前,父母在一个月里先后去世,给本是清贫的生活又雪上加霜。没有太多的钱给果树、庄稼投资,一年下来,收效甚微,还是捉襟见肘。

    初来乍到,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人生地不熟,几乎举步维艰。尽管中介公司及各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协调沟通,他这个特殊的打工族在数月里工作还没有稳定下来,先后干过环卫工、渔场工、搬运工、捡废品。几经周折,(辗转了好几个城市后)他来到青岛。

    青岛,是全国名气很高的慈善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宜居海滨城市。

    至此以后,六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听到他的忧愁和烦恼。他反馈的信息都是感动与赞美交相辉映、绚丽多彩——他已彻底地融入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并不遗余力地为感恩这座城市而忘我工作。

    我不能以任何理由再拒绝他(写信)的请求,2012年6月的下旬,已是夏天的季节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青岛。

    50多岁的张新春大姐,是我首见的“重量级”人物,其实,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露珠虽小,但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事情不大,却能映出一个市民博大的胸怀。在青岛,我的老乡第一个得到她的援助、关爱。她一颗善良而淳朴的心,不折不扣地令我感动万分。她视农民兄弟为家人,认(我这位)老乡的儿子为干儿,孩子的衣服全是她购买,身上穿戴得干净整洁,不比城里娃差。她不舍不弃,义务为老乡的儿子上学接送长达4年之久。夏季时,为孩子天天必洗一次澡,这在我乡下大部分家庭孩子还是一种奢望。

    去年,淑云在汇泉海水浴场扫街时,突发病情,被送到最近的青岛妇婴医院。在当时,交不起押金时,黄院长兼助理及一些院领导协商,立刻作出决定:“救人要紧,刻不容缓。”讲到此时,老乡的声音哽咽,眼泪在眼眶直打转。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对乐于奉献的青岛市民张新春大姐又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在近二十天的时间里,孩子吃喝、接送学校、医院来回奔跑,忙得她够呛,够累了。办理出院交费,除了老乡所在单位转来的环卫工资外,大部分还是她给交上。老乡也是知情不忘、和张大姐肝胆相照的人,“我以后要逐月把张大姐的钱还完。”他声音高调而自豪地说。

    我让老乡再说出一些爱心和亮点的事情经过,老实巴交的他,连连道:“太多,太多了。”我让他具体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他说:“我只能简单地说,咱农村来的娃,要想在青岛入托儿所、学前班,是相当难的,再加上咱还没有入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里,有人力资源保障局、劳动局、民政局、公安局、街道办、教育局、所在打工单位的共同证明,办理、照顾、关爱,缺一不可。“要不然,我早在青岛呆不下去,早该回家了。”说着,眼眶再也噙不住泪花,滚落了下来。

    青岛处处青翠的爱,大海涟漪无限的情。青岛的单位领导,似一团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彰示人性化、合理化,更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殷殷暖民政策。

    在青岛短短的几天中,耳濡目染,每一声善意的关切,每一句友好的询问,每一个温柔的微笑,都使我这个来自河南灵宝的人受到熏陶、感染。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同慈善有一种特殊的因缘。从学校、机关、工厂、工地,从社区、商场、车站、码头,每一处名称与符号,每一处地点与景观,它本身就是一首诗,更是一曲热情流畅的歌。

    老乡:苏盾之、苏世民2012年6月24号 于青岛

    (编者注:因原信较长,刊登时有删节,为保证原文准确,其表述方式没有改动。)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