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老刘和老乡一起搬到了李沧区上臧社区的后山上,搭建起了20多套铁皮房,这里成了他们的“新家”。20多户70余口人组成了一个蜗居在城市边缘的“废品村”。这是老刘和老乡们的第四次“迁徙”,3年时间迁4次,老刘他们成了这座城市里的“迁徙族”。
“村”里住的都是老乡
6月2
买辆轿车为给孩子露脸
“我们这里有两个孩子都到了入学的年龄了,一个是刘家琦,另一个是陈善鹏。”老刘说,他们这些父母怎么辛苦都不怕,就怕子女走他的老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不刚买了辆二手的比亚迪轿车,就是为了给孩子露脸。”老刘说,大女儿已经读初二,女儿从来不说他的职业,而他除了接孩子外,也从来不舍得开比亚迪上街,因为油太贵。
老刘的父亲也住在这里,年过7旬的老人耳朵有点背,老人最大的爱好是坐在院子里抽袋旱烟。孩子们的爱好比较多,逗逗院子里的小鸡仔,给浴缸里的金鱼喂点食,看看只能收3个台的电视节目。“一到晚上是院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屋子里热呆不住人,大家都到院子里围坐在一桌,大人喝酒聊天,孩子追逐嬉戏。”老刘说。
3年迁4次盼着有个“家”
这里的人的日子过得都比较琐碎,男人以收废品为职业,收的废品种类繁多,酒瓶、铁片、书本报纸等等,收到废品后,统一拉回临沂卖到工厂。女人在家看孩子,做饭洗衣服。孩子们似乎更“懂”生活,撵撵鸡群,养养金鱼。“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废品价格一直往下跌。”老刘说。除了废品价格下跌,老刘另一个心事是不知道何时还要搬家。
“3年的时间已经搬了4次了,城市变化太快了。”老刘告诉记者,他们最开始租房子的地方是下王埠,社区改造后,他们又搬到了侯家庄社区,改造后又搬到了上臧村,半年前搬到了现在的上臧山后。“最长的地方住了半年,最短的地方住了几个月。”老刘说,每搬一次家要两天的时间,他们是真正的“搬家”,把地面上的铁皮房、集装箱等能搬走的东西全部带走。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老刘不知道还要“迁徙”多少个地方,何时才能有个安身之所。(记者 原野 赵健鹏)
上一篇:座上客玉枣检出苯甲酸钠伤器官
下一篇:昔日鼎盛美食街变老青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