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青岛头条 > 正文

时评:天宫一吻映射民族腾飞路 写在飞天入宫时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6-21 17:01:45 字号:TT

时评:天宫一吻映射民族腾飞路 写在飞天入宫时

    【青岛新闻网 时评】

    2012年6月18日,全世界关注着距离地球343公里的外太空,因为地球之外,将存在6位人类,一位来自美国,三位来自俄罗斯,三位来自中国。

    当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飘入“天宫”的那一刻,让人不由得想起敦煌壁画上的神女飞天,飞天是遨游天宫的梦想,而千年的梦想,今朝不再是梦想。圆梦“天宫”之际,世界惊呼,中国航天的腾飞。

    不,那是中华民族

的腾飞。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外太空到“飞天”驻留“天宫”,短短42载,中国航天已具备了进入空间能力、卫星制造能力、载人航天能力、空间探索能力、航天基础与保障能力。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用“崛起”来形容中华民族的举世成就过于静止,因为我们正展翅上腾,不知疲乏——

    根据《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由我国的航天产业所折射出的产业链,已经达到1200亿元的规模。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产业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据欧美国家测算,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中国仅卫星这一个部分,2011年就产生了数十亿元的收益。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预计2015年产值超过2250亿元,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的腾飞同样引人瞩目。中国人追梦太空所留下印记,已经深深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方便面蔬菜包、婴儿尿不湿,再如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的点火,其核心技术是由航天技术,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转化而来的。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带动了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的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其派生出来的上千种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加快了航天科技的转换速度,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一些高投入、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新能源、信息、生物技术等更需要像航天工程这样大规模的系统开发来牵引,来占据核心技术上的制高点。

    如果说中国航天折射出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可以用数字测算的话,那么,它所激发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则是无法估量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19日在日内瓦说,中国航天专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将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并成功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值得中国人骄傲。

    随着神舟与天宫太空一吻,全球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国界的局限,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自豪的声音。在记者写稿时,新西兰华人社团的舞狮队已经“摇头摆尾”了,因为他们知道远望号测控船停靠奥克兰的日子近了。每次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度后,远望号总是带给大家自豪与骄傲。今年,新西兰的华人同样期盼着航天英雄的凯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杨利伟仿佛昨日还在叩响太空之门,今朝宇航员飞天已入住“天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在这短短的九载春秋里,一一成真。一个民族的梦想激发着后人孜孜不倦,而梦想的实现则唤起了民族的自豪感,带着这份独有的自信,我们又一次起飞。(青岛新闻网记者 周琦)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