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宋家庄中心崇水峪幼儿园,收到当地各界捐赠的冬衣以及部分文教用品
11年来,河北井陉“无腿老兵”马三小坚持植树,却因当地干旱缺水而发愁,爱心企业得知他的事迹后,捐资50万元帮老马打井
河北滦南的普通妇女高淑珍,10多年来免费收教近百名残疾孩子
5月的阳光,把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照得亮亮的、暖暖的。
这里,是河北唐山滦南县洼里村妇女高淑珍的家。从1999年至今,她先后在这个小院里免费收教近百名残疾孩子,义务照顾他们的生活,哺育他们快乐成长。在她的感召下,严文杰、任丽华等一批志愿者也陆续参与到关爱这些残疾孩子的志愿服务行动中。发生在“爱心小院”的善行义举经央视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个人、单位踊跃加入为残疾孩子奉献爱心和帮扶“爱心小院”的行列。
“爱心小院”爱心涌,燕赵大地善如潮。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份以来,河北全省各级主要媒体就发现、报道“百姓雷锋”2700多个。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活跃。崇善、扬善、乐善、从善的温馨之风,正吹遍城乡各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充分证明,今年2月25日启动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学雷锋、积善行,日益成为更多燕赵儿女的自觉行动。愈发浓烈的互助、诚信、敬业、孝老之风,给社会增添了融融暖意,也滋润着百姓的心灵。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
今年2月25日,在河北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吹响建设文化强省号角、全国大规模学雷锋活动火热展开之际,“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河北省委对开展好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活动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庆黎要求,要把学雷锋活动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确保收到良好的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河北落地生根。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河北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社会道德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好人扎堆”的“青县现象”,就是河北道德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2001年以来,该县不断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创新载体,持续加强道德建设,先后评出县级道德模范720多名,受到国家、省和沧州市表彰的有50多人,文明风尚日益浓厚,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也不能不看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河北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如不尽快扭转,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该怎样进一步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时代的问号,期待着回答。
站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的历史起点,新一届河北省委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既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既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应有之义、必然要求,又是其精神支撑、重要保障。因而,必须搭建新平台、推出新载体,进一步把公民道德建设引向深入,以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响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几经调研,几番论证,河北省文明委制定出台了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重点内容、运作方式、组织领导。省委常委、省文明委常务副主任、省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说:“开展‘善行河北’活动,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实践,是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具有河北特点的新载体,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新举措!”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各行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广泛动员,活动很快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起来。学雷锋、积善行,成为燕赵大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最强音。
吸引群众、感染群众、依靠群众
一位来自赞皇县的老人带着尿失禁的孙女到石家庄就诊,因家庭困难,老人和孩子只能夜宿医院过道的座椅,啃冷馒头。目睹这一幕的网友“石家庄的事儿”于2月25日发出了一条微博,并配发了祖孙二人啃馒头的照片,呼吁“有能力的好心人帮助一下可怜的祖孙俩”。短短几小时,这条微博便引来数百热心网友的跟评。许多网友立即行动起来,到小女孩就诊的医院探望、送钱送物。第二天中午,小女孩就被爱心人士接到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道德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早在制定“善行河北”活动方案之初,省文明委就对如何让人们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向善、行善,进行了认真研究。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几十年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白石说,道德建设如果抓得准,在一定时期内就会产生明显成效。所谓抓得准,就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突出其针对性,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针对影响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善行河北”活动立足于人们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着眼于群众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诉求,把重点确定为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河北人、在职业活动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河北人、在工作岗位中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河北人、在家庭生活中做一个孝老敬老的河北人,在全省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老”之风。
“善行河北”活动,意在善,重在行。只有营造出崇善、扬善的浓厚社会氛围,才能带动和激发更多的人乐善、从善。为此,河北省大力强化有关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在公交车、出租车和广场、街头电子屏幕等投放大批学雷锋公益广告和“善行河北”宣传标语;开办“河北好人网”,在新浪、腾讯开通“善行河北”活动官方微博;开展“善行河北”艺术记录颂扬美德活动;组织歌颂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事迹的话剧《约定无期限》在全省巡演,产生了强烈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也纷纷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宣传引导效果。唐山市开展了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秦皇岛市海港区西港路街道在辖区9个小区创办“善行讲习所”;无极县文明办协调县域内通讯企业每周向手机用户发送一条“善行无极·爱无极限”短信……
由于活动载体吸引群众、活动氛围感染群众,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力所能及施善举、做好事。
秦皇岛一对身残志坚的年轻人欲结连理,却因为经济窘迫无法举办一个像样的婚礼。当地残联知道后,积极帮助联络,秦皇岛市众多的志愿者各显神通,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从婚庆到车队,从主持人到摄像全部免费,婚纱、鲜花、彩虹门应有尽有。春天里,这场专为残疾人操办的“完美婚礼”,成为这座爱心城市的美丽印记。
衡水一位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出血,由于是RH阴性AB型的稀有血型(即俗称的“熊猫血”),血站库存量极少。消息传出后,在短短3小时内,共有4人奔赴衡水市区血站,献出1600毫升“熊猫血”,使产妇转危为安,顺利产下婴儿。
这些日子,发生在燕赵大地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
拉着板车在北京卖盆栽的武安市农民王彦恒,在海淀桥附近捡到一个钱包后,第二天拉车走了5公里,把钱包还给了失主;
历时13天、行程8000公里、翻越4座雪山,石家庄市女民警冯志宏和她的战友们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被拐女孩小玉(化名)送回家乡;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三学生何飞,10岁时母亲精神失常,12岁起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直至带着母亲上大学……
一个个凡人善举,一段段动人故事,汇成了“善行河北”的灿烂星河,照亮了道德天空,给人力量,给人希冀。
出自河北的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尚金锁、张建霞等人盛赞:“善行河北”活动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善人善举频繁涌现固然可喜,如何保持这种良好势头,带动影响更多的人自觉参与,进一步提高道德建设整体水平,更为重要。有关人士指出,必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善行河北”活动不断深入。
为此,河北健全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完善党员、公务员、青年、“巾帼”、“夕阳红”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各设区市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以及下属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工作队,在社区推广建立志愿服务站,抓紧筹备建立省志愿服务基金会,推动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进一步活跃,实现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枣强县组织35个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进校园帮留守儿童”、“进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进小区为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廊坊市安次区开展了志愿服务“四进两深入”活动,让志愿服务走进弱势群体、走进小区、走进村街、走进校园,深入公共场所、深入行业机关。张家口市桥东区组织近3万名志愿者,开展了助弱、助老、助学及邻里互助活动。
志愿服务促和谐,诚信建设利发展。沧州经济开发区启动了食品安全诚信评价体系,把辖区内200余家食品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分级管理,奖优罚劣。这样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地陆续展开。
评选和考核,是撬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杠杆。河北省把学习雷锋、善行河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督办事项和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形成“月评河北雷锋”工作机制,引导各地建立“好人后援会”,在全社会弘扬“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同时,将以“互助、诚信、敬业、孝老”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贯穿于各项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的重要评选条件。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我们有理由相信,燕赵大地互助、诚信、敬业、孝老之风将更加强劲,河北全省将以更加良好的社会风尚,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