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山东青岛近期“植树增绿”工程引发争议一事,今天有了明显进展。面对市民种种质疑,青岛市园林部门在昨晚通过互联网正式回应市民的部分质疑。在回应中,园林部门除了承认此前的植树工作存在失误,还首次公布了今年绿化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绿化的总金额。
18日晚上11点12分,青岛市园林局在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正式作出回应,承认在一些区域植树过程中出现栽植过密等问题。而反映强烈的苏州路附近高架桥下种植杨树的问题,园林局也承认,前期论证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作为植树增绿工程专家组成员,青岛园林风景协会秘书长尹春光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尹春光:树栽在桥底下行不行,首先要看什么树,有些树是耐阴的,如果这个树在桥底下又移走了,这说明此类树种肯定不适宜在桥底生长,如果适宜就不用移了。
这件事要究其对错,第一要看是不是按照青岛市规划来,第二,是不是按照建设程序来。
回应中还显示,青岛市、区两级财政今年共拿出十六亿元投入植树增绿工程,而非先前被披露的四十亿。这也是青岛市政府部门首次正式公布植树增绿工程的投入金额。
园林部门曾将新栽树木的成活率确定为95%,有市民对此质疑,损失的5%又该由谁买单?青岛市园林局局长杨湧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这其实是市民的误解,根据合同,一旦出现树木枯死情况,园林公司将会进行补充,并非政府买单。
杨湧:要求栽的树百分之百的活是不讲科学,也是不讲道理的。因此我们有规范的就说,成活率要达到95%,允许死5%是正常的规定,但是1年以后死的树需要园林公司补上,也就是说交的时候是百分之百活的。
青岛园林风景协会秘书长尹春光则认为,工程还要继续进行,目前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成活率、尽量避免出现浪费。
尹春光:避免浪费,怎么样提高成活率,就像家庭买东西一样,买东西多不要紧,买回来要有用,应该从种树的质量来把关,措施到位。按照建设的责任来讲,如果树木死了,施工单位要承担责任的,损失是施工单位承担的,但是毕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市民最为诟病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青岛市园林部门也承认,与市民沟通不主动。承诺今后会安排专人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和园林局等相关部门在今晚会通过青岛政务网的线问政活动与广大青岛市民进行网上互动。这一主动的态度,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还有很多疑问在等待相关部门的解答。
市民:目前种树是不是第一要务?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应该考虑一下当务之急难道是种树吗?青岛的民生青岛的住房,所有跟民生有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为什么不从这儿入手而是从种树入手?(记者杨钧天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