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杨宜新分组审议称建钢强莱芜 曾任青岛副市长

来源:大众网2012-02-24 14:27:56字号:TT

省人大代表,莱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现场

    “基本目标是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地方财政力争突破100亿元,全市钢铁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今年为56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和1000户农村低保家庭解决住房困难。”……2月23日,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莱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宜新在接受大众网专访时表示,莱芜的出路,归根结底还是靠发展,因此提出了建设经济上的“大莱芜”、“强莱芜”和“新莱芜”的战略构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莱芜将有限的财力尽可能向民生倾斜,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基本目标:3-5年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00亿

    大众网:杨市长,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莱芜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目标,请问确定这样一个思路的出发点是什么?

    杨宜新:莱芜是以钢铁、能源为主导的工业城市。目前,全市年产钢铁2000万吨,铁矿石500万吨,煤炭300万吨,年发电量120亿千瓦时,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其中,钢铁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左右,实现利税、利润的比重接近50%。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钢铁产业发展低迷,影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履职以来,深刻分析莱芜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形势,认为莱芜目前遇到的困难,除了客观因素外,根本原因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均衡。要走出目前这种低迷状态,归根结底还是靠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最近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发展主题,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切实抓住今后几年的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加快赶超步伐,努力实现产业提升、城建提速、民生改善。基本目标是: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生产总值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加快建设经济上的“大莱芜”、“强莱芜”和“新莱芜”。

    产业发展:3-5年内钢铁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

    大众网:杨市长,“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前提是产业发展。请问莱芜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杨宜新:产业发达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发达的产业,城市才能发展的又快又好。围绕壮大产业规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中之重还是立足工业不动摇,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做强做优钢铁产业。鼓励钢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钢铁产业效益,在全市2000万吨产能的基础上,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精深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使钢铁产业发展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加快壮大非钢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能源、机械加工、食品饮料等非钢产业,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开拓,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行业,建设一批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尽快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计划3-5年内全市钢铁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机械制造、新材料等2个产业过5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8个产业过100亿元。同时,继续抓好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招商引资:年内投资过十亿元项目不少于30个

    大众网:杨市长,刚才您详细介绍了莱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工作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杨宜新:莱芜区域规模较小,可以支配的有效资源和生产要素有限,必须善于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今年,我们将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通过建设大项目、推进大招商,实现大投入、大产出。市委市政府组建了200个招商工作小组,发动1000名干部下基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年内投资过十亿元项目不少于30个,过亿元项目不少于100个,引进外来资金突破160亿元。

    同时,进一步抓好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实施“大企业培植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尽快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几十亿、上百亿的骨干企业,夯实莱芜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充分发挥与省会城市济南相邻相近的优势,做到依托济南、接轨济南、融入济南,实现与济南经济、商务、人文的深度融合,打造济南后花园,加快莱芜发展步伐。

    城镇进程:打造承载60万人口的莱城中心城区

    大众网:杨市长,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城镇化进程方面,莱芜有哪些举措?

    杨宜新: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有效集聚生产要素,为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镇承载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城市。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按照拉开新一轮城市建设大框架的要求,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

    二是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制定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做大做强莱城主城区,有序加快钢城、口镇、雪野组团建设,扩大城区规模,拉开城市框架,着力打造承载60万人口的莱城中心城区。实施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安居建设四类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标志性建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是着力提升镇村建设水平。加快重点小城镇、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集中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镇、新社区,有序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民生工程:今年为1560户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难题

    大众网:杨市长,莱芜财力有限,但是在民生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您能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杨宜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市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尽可能向民生倾斜,建立起了包括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救助、教育、文体、环境、安全、权益等十个方面的民生保障体系,使民生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我市民生保障累计投入30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71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35%左右。可以说,我们是“小财政托起了大民生”。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扩大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以创业促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创业示范城市创建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推进免费就业创业培训,今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是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完善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加快推进各类保险扩面征缴,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做好3566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为56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和1000户农村低保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三是全面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20%。着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以“爱我莱芜、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坚持为民办实事工作,努力抓好市医院扩建等10件实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城乡统筹:是全省首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地级市

    大众网:杨市长,莱芜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下一步,莱芜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杨宜新:莱芜市将以承担“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促进城乡布局优化、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将围绕“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一体化)和“三个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打破制度障碍,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形成主城区、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的城镇格局。

    同时,深化农村“两股两建”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交通、通讯、教育、医疗、金融等向农村延伸,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莱芜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地级市,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2.5亿元,建立了市区公交、市镇公交、镇村公交三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公交网络,有力促进了城乡人财物力的双向流动。(记者 尹玉涛)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