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广西联手合力推介长征红色旅游 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长征路线要申遗了!
2011年12月16日,四川社科院向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宁夏、新疆的社科院发出倡议,“共同参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建馆、扶贫”。
据倡议书透露,相关工作包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报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馆、实施长征路线扶贫战略等三项工程。
2012年2月4日,四川社科院官网刊登消息称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实施。
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称:该申遗倡议已经得到了14个省、市、区有关单位的积极反响。
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长征申遗背后的“红”利几何?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困难是否在于意识形态方面?
如何盘活长征文化资源?
有学者预计,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将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重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如果长征申遗成功,就不止2000亿元收入了。
关键词扶贫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建馆、扶贫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四川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内,由所长杨先农研究员兼办公室主任。杨先农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以开展 “长征路线”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为契机,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盘活“长征路线”这个世界闻名的线性文化资源。
同时,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实施诸如“国际长征文化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要把消除物质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弘扬长征精神、长征文化的题中之意,创造消除“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消除模式”。
关键词旅游
知名文化旅游学者裴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申遗是“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是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裴钰认为,申遗只是一个项目,总体思想是把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未来的世界遗产”,也就是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故居等,把它们打造成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方略,这在2005年就开始实施了。
“我们现在的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区,硬件非常好、接待条件很好。在这个总体方略的指引下,长征申遗便应运而生,这个申遗覆盖省市多,利益共沾,促进多方发展。”
关键词投资
裴钰说,长征路线贯穿中西部,第一、二产业较为落后,旅游服务业发展处于“财政弱、引资难、项目少”的尴尬境地。红色旅游是高端的主题旅游,是以政务培训和接待为主的新型优势业态,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而申遗成功,将大大刺激政府投资。长征申遗成功,产业增量是非常宽广的。
裴钰算了一笔账:2005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国家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约80亿元。至2010年,红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0%,年综合收入达到了1302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重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
“如果‘十二五’期间,长征申遗成功,这个2000亿元收入的评估就少了。”裴钰提醒说,凡事都先想到经济收益没什么不好。不过,世界遗产首先是保护的认定,其次才有收益。要把保护认定做好了,这是前提。
选票不在中国人手里
“长征是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达到普遍性,是最大的挑战。
裴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长征申遗最大难度是价值观的普遍化。”裴钰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常有以下六个条件:1,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2,可以表达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见证;4,是人类历史某个阶段的代表性建筑;5,是人类传统寄居地的杰出范例;6,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某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这个条件很特殊,前五项标准只需满足其中的一项即可,但第六项需要满足前五项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以上很夺目的就是“杰出普遍性价值”。杰出是个性,具体的遗产项目要达到六个条件的“杰出”;“普遍性”是这种“杰出”需要人类普遍认可。
“长征是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达到‘普遍性’,是最大的挑战。”裴钰对记者说。
裴钰说,他一再强调“普遍性”问题。长征如果是国内遗产认定,没问题,保准过;难度在世界遗产认定,选票不掌握在我们手里。专业性是无疑的,需要理性务实对待。脱离世界遗产体系,或者改造规则,都是不现实的。
裴钰说:“我认为,意识形态不是障碍,而是突出的特色,应该积极地进行价值构建。”
杨先农也告诉记者:“长征路线要成为世界遗产最主要的障碍是意识形态。”(记者 张演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