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文化青岛阔步前行 推动城市文明实现新进步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2-04 06:07:24 字号:TT

  如果把2012年文化青岛建设的启幕看做是跳远项目中的起跳点,那么过去五年城市的文化进程,便如同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与起点之前的一段强有力的助跑,其积聚的能量与优势,都足以令这次跃起,具有充分的高度及远度。

  过去五年间,青岛经济总体实力的跨越发展为城市文化建设夯实了基础:“全国文明城市”再度加冕彰显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以“一城一心”、“两条文化产业长廊”和“多组团文化产业集聚区”为架构的城市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初步确立;以市直五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的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持续走向深入。

  文化青岛近五年来所获得的政策支撑,所得益的投入扶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堪称过去任何一个五年之最。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已经上升为战略的高度,正在并将持续推动城市文明实现新进步。

  城市 “精气神”全面提升

  2011年12月20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青岛以省会副省级城市复查测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次沉甸甸的“加冕”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凝聚着全市上下的辛勤汗水,更是“文化青岛”建设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正是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微尘”和“红飘带”两大城市爱心品牌,作为市民群体道德品质之典范,得以持续展现并升级放大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使之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愈加鲜明广泛地传播。

  2011年,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写给全市出租车行业司机师傅的感谢信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青岛出租车行业爱心品牌“红飘带”的高度关注,更是要在整座城市和全体市民当中弘扬社会正气,在心手相连中凝聚城市的 “精气神”。李群如是解析城市的“精”、“气”、“神”:“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精髓;“气”是城市的风气风尚;“神”就是城市精神。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城市的“精气神”得以进一步地总结、培育与弘扬。

  也正是在创城的过程中,青岛人所表现出来的“瞄准目标、勇争一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不辞辛苦、甘愿奉献,团结拼搏、众志成城 ”的32字 “创城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微尘”和“红飘带”一起,持续塑造描摹出青岛人的精神气质和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通过了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的青岛文化建设风头日劲。

  在过去两年中,青岛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令人惊叹的关注度。

  2010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可以看作是青岛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节点。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与文化发展始终并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在青岛出版社率先完成转企改制后,市歌舞剧院拉开了市直专业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序幕;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三局合一;“三局”的行政执法职能则整合重组,在全国创新性地组建了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

  201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青调研,不仅对青岛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就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 “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明确要求。而就在此前两个月,青岛刚刚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文化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青考察时则明确提出,已经成为经济大市、工业大市的青岛将来应当建设成为“文化青岛”。

  同样是在2011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主持召开会议,对加快推进五大文化企业集团组建的具体事宜进行专题研究,全面启动五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

  2011年年末,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市直五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正式组建成立,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呈现不断壮大的趋势,国有文化单位也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开始发生嬗变。

  文化产业取得支柱地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5年来,青岛始终把文化产业放在事关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青岛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我市正式确立了构建 “一城一心”(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半岛蓝色文化产业中心)、“两条文化产业长廊”(滨海文化旅游产业长廊和齐文化产业长廊)、“多组团文化产业集聚区”(节庆会展组团、影视传媒组团、文化产品制造组团、工艺美术组团、高端休闲娱乐组团)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更推出了大量利好政策,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文化产业振兴的扶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过去5年,青岛的文化产业以令人目眩的节奏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3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 2011年,我市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44项,计划投资额377.5亿元,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超过525亿元、增长20%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新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愈来愈不可小觑的作用。

  2011年,8万平方米的青岛雕塑园以中国雕塑院·青岛雕塑园的身份重装启幕,不仅以艺术与生活交融提升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品质,更为青岛开辟了当代艺术创作交流的高端平台;同样在这一年,青岛华强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方特梦幻王国,以文化与高科技的巧妙融合赢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青岛获批建立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达尼画家村成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之一、国家电影交易中心和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双双落户青岛……5年来,青岛文化产业以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行列的优势姿态,实施文化创新、人才强文、科技兴文、品牌提升、龙头拉动、项目带动和文化走出去七大发展战略,有效地推进了文化与经济、与科技、与海洋、与旅游、与生活的融合。

  文化事业精品创作实现突破

  作为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直观参照标准,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正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得以免费或优惠共享岛城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的成果。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过去5年初步实现了全覆盖,并在市区基本建起了 “15分钟文化圈”,青岛也因此在2011年成为国家首批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这些成果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持续增长的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过去5年,我市先后投入50多亿元建设了青岛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投资4.64亿元改扩建了全部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投资5732万元建设了4440个农家书屋……如此集中的大规模的文化设施投入,创下了岛城文化建设的历史纪录。

  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也取得了提升。从2008年4月开始,我市先后有44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和群众艺术(文化)馆以及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全市专业文艺院团的公益文艺演出达1000多场,呈现出“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岛城无处不飞歌”的生动局面。与此同时,“益民图书工程”也将逾千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新市民流动书屋开到不同群体的家门口,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规模不断得以拓展。

  文艺创作的优劣始终是检验一座城市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砝码。过去的5年,是青岛文艺精品创作走向繁荣的5年,凭借这些品质与数量都不断提升的优秀文化产品,文化青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获得了攀升。电影《寻找微尘》、小说《藏獒》、歌曲《可可西里》等5件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文艺精品创作和演出再次实现新突破——为筹备十艺节,我市确立了以聊斋故事为题材的舞剧《画壁》、以“微尘”事迹为题材的话剧剧目《微尘》和田横五百壮士为题材的京剧三个舞台精品剧目的创作。由青岛名扬影视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获“飞天奖”一等奖,实现了我市原创影视剧获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零的突破;由青岛本土创作者编导的反映青岛近现代历史的传奇大戏《跑马场》即将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著名编剧赵冬苓创作的青岛近代历史题材电视剧《青岛往事》业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

  政策机制的日益完善到位,龙头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的锻造,大项目和园区双重带动战略的持续实施,青岛蓝色文化特色的全新定位,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城市品牌的挖掘与塑造,文艺精品创作的开花结果,所有这些,都为文化青岛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优势条件。

  文化青岛,正阔步向前。(李魏)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