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幼儿园,用真人版布娃娃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不久前,北京、上海的小学性教育读本引发社会关注。似乎一夜间,郑州的儿童性教育就走到了全国前列郑州一所私立幼儿园,因为对园内孩子进行“超前”性教育,跨上舆论的风头浪尖。昨日,124位市民参加了河南商报官方网站()对儿童性教育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八成人支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近六成人认为该幼儿园步子迈得实在有点大。
“性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太坑爹了吧”,“中华民族千年来没有性教育,不照样繁殖成人口世界第一吗”。
昨日,面对这些质疑和反对,该幼儿园负责人何峰接受了商报专访。
专访
何峰:幼儿园负责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摇篮工程河南指导中心主任,河南性健康促进会副会长
A
孩子眼里
阴茎和手指
并没有区别
商报记者:想到自己会引起这么大争议吗?
何峰:这个结果预测到了,都支持才不正常。中国的性教育开展得毕竟才没几年。网上八成都是反对的声音,但其实其中反映的是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支持性教育的,争论点不过是尺度和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争论得越厉害,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关注这个问题。
商报记者:现实中遇到过反对者没?
何峰:我去过很多学校做讲座,很多都是老师听前有顾虑,听后就释然了。也有反应激烈的,西郊一个小学,当我的幻灯片显示出一个子宫剖面图时,女校长吓得冲过来关了电脑。
商报记者:如你所说,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性教育的必要性,但看到幼儿园的真人版布娃娃,还是觉得接受不了,“有必要这么赤裸裸吗”。
何峰:认识生殖器官,对孩子来说,其实跟认识手指头没啥区别。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就是因为一提到生殖器官,他就想到了床。
商报记者:北京、上海的性教育读本都引来广泛争议,有网友认为这会让孩子被早熟。
何峰:我觉得内容没什么。其实从很多现实来看,不教育才会性早熟。周围的人越讳莫如深,他就会越好奇,越去想,这就是很多“闷骚”型的人。而知道了解了,在别人还在自我摸索的阶段,他已经追求更高层次了。
B
越早告诉孩子
影响越小
商报记者:有必要这么早告诉孩子生命起源的整个过程,还有详细图示吗?
何峰:在孩子生理意识还没形成时,你告诉他这些,就是普通的知识。随着他们长大成人,就可以健康地理解和运用。而等孩子到青春期再去讲这些,容易激发他们的性冲动,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去讲课时就发现,越是小孩子,听这些课越没有顾忌,越自然。
商报记者:有网友说中华民族千年来没有性教育,不照样繁殖成人口世界第一大国吗?
何峰:为生育后代,性就是任务。而有了科学的性观念,成年时就会享受性带来的快乐,这是有差别的。
商报记者:那会不会让孩子过早的渴望接触性?
何峰:性教育是分不同阶段的,幼儿时期认识性器官,随后就是性安全、卫生、以及道德教育,在他的生长阶段植入健康的性观念。
C
自己摸索
存在风险
商报记者:你小时候受过性教育吗?
何峰:没有,但我在农村长大,看兔子分娩,狗交配,这些都让我在大自然中受到教育。
商报记者:那你的心态不是也很健康还成为性学专家?
何峰:摸索成长是有风险的。平顶山有个男孩,因为小时候和妹妹过家家时,把小鸡鸡放在妹妹身上,长大以后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坏,都快抑郁了。
直到他来郑大上学听了我的讲座,才知道自己没问题。所以我们要尽早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少走弯路。
D
性教育
肯定有底线
商报记者:家长和学校谁应该扛起性教育的大旗?
何峰:都需要,包括整个社会。我们此前搞了个“我从哪里来”主题展,有的妈妈提供了自己的生产录像,有的妈妈把生育过程写成了诗,真人版布娃娃也是家长自己动手做的。双方配合,效果才能更好。
商报记者:有家长提到,性教育应该进行,但底线到底是什么,不能上来就突破底线。
何峰:性教育肯定有底线,应该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成长阶段循序渐进,但有突发事件你怎么应对?
比如,如果孩子无意中闯进卧室,看见爸爸妈妈正在过夫妻生活,怎么办?有人可能会大声训斥孩子,这样可能给孩子造成阴影。有人可能啥也不说,反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其实,家长应该自然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把你生出来的,但只有结婚后才能进行。如果孩子已经有了一部分性知识,他就会觉得很正常。
微博
莫用成人观点看待孩子的世界
在微博中,不少网友对郑州这家幼儿园的做法,发表了看法。
@LLOO:性教育越早越好,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情欲的思想,更能够客观地去接纳这些知识。
@冯坤明德: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不能用成人的观点看孩子的世界。成年人认为,性作为社会文明当中的一部分,应该告知孩子,但这样真的正确吗?
@叫兽易小星:电视电台里全是各种无痛人流广告,青少年在学校里得不到应有的性教育,却在广告中接受了人流费用低、无痛苦的观念。却没人告诉这些少男少女,伤口并非只在身体上。
@JamesHuang_Mr_Strong:人体艺术是艺术还是色情?答案是,性教育的不成功直接导致了众多中国人分不清艺术和色情。
@不满18周岁禁止入内:法国人:解决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欧莱雅、LV);德国人:解决中国人的车子问题(奥迪、奔驰、宝马、大众);英国人:解决中国人下一代的问题(教育);美国人:解决中国人的票子问题(上市、国债);意大利人:解决中国人的包装问题(时装、鞋子);日本人:解决中国人的性教育问题。(记者 郑筱倩 王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