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首部大尺度小学性教材出炉 网友惊呼黄色(图)

来源:京华时报-- 2011-08-19 14:13:03 字号:TT

课本截图。(记者 张灵 翻拍)

  本报讯(记者 黄海蕾)昨天,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有关“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中,图文并茂介绍性交概念的内容引发网友的热议。

  该书按低、中、高学段小学生特点设置内容,包括“我的身体”、“预防艾滋脖等。其中“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原文写道:“人类繁衍后代是靠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

  一些网友认为,图文解释男女性爱过程尺度过大,堪称“黄色”“赤果果”。也有网友认为,国外早就开设中小学性教育课程,对性观念的正确介绍和引导,是杜绝性危害的有效手段。

  昨天,该书编纂人之一吕卫红老师称,很多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感到好奇,若不能从正当途径解答,他们很可能会向黄色书籍、网站寻找答案,这会对孩子产生误导。“文配图的目的是解答孩子的疑问,更形象。”吕老师称,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不能用成人的观点看孩子的世界。在国外,性教育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中国应该吸收经验,把性作为社会文明当中的一部分来告知孩子

  17日,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有关“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中,图文并茂介绍性交概念的内容引发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图文解释男女性爱过程尺度过大,堪称“黄色”“赤果果”。(8月18日《京华时报》)

  在部分网友看来,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可谓是用词大胆,配图露骨,简直有点“赤果果”(赤裸裸),和涉黄读物有的一比了。客观而言,作为一部专门的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和以往教育部门编写的诸如“青春期教育”“生理卫生”等涉及性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相比,《成长的脚步》步子迈得确实比较大,猛然之间给人以不适应之感。

  但是步子迈得大,不代表它就迈错了,恰恰相反,在以往涉及性教育的各类教材和读物中,往往存在遮遮掩掩,欲说还羞的弊端,很多中小学生看了以后不但没有解疑答惑,反而更加糊涂,更加不明所以了。粤语里有个词语叫“蒙查查”,表示不明白,犯迷糊,以笔者之见,小学生性教材的“赤果果”要远远好于“蒙查查”,毕竟“赤果果”可以让人看明白,而“蒙查查”却只能让人如坠云雾,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其实一些网友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觉得性教材用词过于大胆,配图过于露骨,描述过于生动具体,会对小学生起到一种“诲淫”的作用,教育不成,反成教唆。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因为这已经不是十几年前,几十年前了,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上网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方便,如果小学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有什么困惑,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解答,那么他们就会求助于网络寻找答案。可我们都知道,网络从来就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上面的性图片,性描写,其露骨程度要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编写的性教材。如果孩子们一不小心进入那些黄色网站去“接受性教育”,更是危害多多。

  另一方面,现在的影视剧和书籍,对性的表现和描写同样大胆露骨,孩子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如果我们编写的性教育教材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被教育对象的眼里,反而成了一种“小儿科”。性教育教材的目的在于普及性知识,提倡性文明,解答性困惑,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说明白,说透彻,如果我们总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种偏差。比如我们面对这套性教育教材这担心,那忧虑,可是在孩子们眼里,这就是一种知识,一种常识,哪有那么多色啊,淫啊,“赤果果”啊?

  8月17日,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有关“我是从哪里来的”部分中,图文并茂介绍“性交”概念的内容引发网友的热议,有家长认为书中的就是“黄色漫画”,会适得其反使孩子早熟。(8月18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性犯罪率的居高不下,性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正因为缺乏国家统一制定的性教材,各地有关性教育的做法也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据北京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论坛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多数小学生性自我保护的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性知识的匮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性教育的空白,这也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盲区。因此,通过制定性教材,全面普及性知识,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殛须突破的一大“瓶颈”。

  不可否认,北京市制定首部小学生性教材的初衷是好的,它建立在普及性教育的基础上,填补了国内小学生性教材的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示范性和推动性。然而,既然是校本教材,教材的制定者也应该进行全方位考虑,不仅要考虑是否适合小学生阅读,也要考虑家长们的感同身受,以及有可能引发的舆论热潮,毕竟教材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如果连家长们都普遍感到难以接受,舆论纷纷予以质疑和指责,这样的教材无论如何也难以得到认同,其推广施行的力度也就可想而知。

  在此次性教材的争议上,有关专家拿出了国外性教育的例子进行说明,诚然,学习国外先进的性教育做法无可厚非,但也需要考虑国情、民俗、文化、环境等因素,切不可一味地盲目照搬,而应该学学“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制定出符合我国小学生阅读的性教材。事实上,国外一些国家的性教育虽然从幼儿抓起,但由于性教育的泛滥,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据报道,英国2007年至2008年40%的性犯罪对象年龄在18岁以下,四分之一为10岁以下儿童,2009年69%从事色情行业的儿童年龄在10岁以下。美国一家著名媒体发起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20年当中,美国青少年实施的性侵犯事件增长了40%,主要对象是18岁以下实施强奸、性暴力和非暴力性侵犯的青少年。由此可见,国外的性教育也不过如此,性教育并非越早越好,也绝非“赤裸裸”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这部《成长的脚步》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性知识,不仅有裸体漫画,还有“赤裸裸”的描写:“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未免有点“黄色”的语句,是否适合小学生阅读显然还是未知数。既然是性教材,自然不能简单地与地摊上的“黄色小说”混为一谈,既要保持教材的通俗易懂,也要讲究教材的科学性、严肃性,才能让性教材在让公众普遍能接受的范围内,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化功能。

  北京市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率先出炉,今年9月将在朝阳区定福庄二小投入使用。与其它学校使用的性教育教材不同的是,这本教材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就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8月17日《北京日报》)

  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在今天已是“国际惯例”。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相关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上世纪70年代初,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相对保守的东方世界如今也在不断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性教育。2004年,新加坡就制订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分别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而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图,小学每年有一到两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

  虽然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性教育应从何时开始,目前还未有定论,但英国儿童教育专家苏·浦朗特主张将性教育提到学龄前,最晚不迟于5岁。浦朗特的解释是:学龄前的孩子性意识虽很朦胧,但是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日趋强烈,对两性之间的微妙区别可能兴趣倍增而津津乐道。此时开始对他们进行性教育的启蒙,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眼下,我国开展的性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保守,面对现代社会丰富的资讯和少年儿童天然的好奇心,已显得力不从心。研究表明,当代学生身体发育的时间比10年前提前了近两年,但他们在性心理成熟和性知识的掌握上却没有同步发展。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家长未对孩子进行分性别性教育,家长对于孩子性方面的好奇与疑问往往是“避而不谈”、“讳莫如深”。而在网络、电视、电影日益发达的今天,少年儿童接触有关性内容的画面、图片、信息的机会与频率大大增加,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教育,孩子难免产生好奇与猎奇心理。有的孩子甚至会在视觉、生理的强烈冲击和刺激下,在负面示范的引导下,做出不当的行为。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学校是郑重讨论性的问题的地方,是使男孩子明白卫生、节欲等问题的地方,也是使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明白性病危脸的地方。”眼下,北京率先开展小学生性教育的试点,其中的内容虽然突破了传统的尺度,看似有些“大胆”、“前卫”,但相对于目前的现实情况,却并不显得超前与过分,是全社会应该关注与支持的有益探索。(尹于世)

  北京市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率先出炉,今年9月将在朝阳区定福庄二小投入使用。与其它学校使用的性教育教材不同的是,这本名为《成长的脚步》的教材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就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2011年8月17日《北京日报》)

  在我国,性教育相对欠缺。面对此情况,北京率先出炉了名为《成长的脚步》的小学生性教育教材。但此书却“突破传统尺度”,“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书中写道:“人类繁衍后代是靠男、女两性共同完成的……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像游泳健将,他们都想找到卵子做新娘,形成一个新生命……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

  如此平铺直叙的语言描述,配上形象生动的插图,这对我国当前的小学生性教育情况来说,无疑是一剂“猛药”。然而笔者认为,请莫对小学生的性教育下如此“赤果果”的猛药。

  当前,我国小学生的性教育确实相对缺乏。一方面,学校、老师、家长均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关于“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要么欺骗、要么逃避、要么蒙混过关;另一方面,我国缺少适合小学生年龄层次的性教育教材,性教育多被安排在初中、高中的生理卫生课程中,而且十分浅显。

  然而,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我国各年龄层的性教育工作。2008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健康教育”。

  随着很多70后、80后的一代人成为父母,对儿童的性教育也日趋重视,以前诸如小孩是“捡来的”、“从天上掉下来的”等回答,已从新一代父母的口中绝迹。更多的父母选择通过一些性教育书籍、童话等内容,对自己的小孩进行性启蒙。

  可以说,性教育逐渐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家长们的重视,情况并未“病入膏肓”, 无需用此“赤果果”的猛药“医治”。

  其实,对于小学生的性教育,完全可以启蒙为主,语言表述上可含蓄些。如芬兰出版的性教材《我的身体》这样写道:“两只蝴蝶趴在一起是为了生小宝宝。有一天,你妈妈对我说,咱们也要个小宝宝吧。于是爸爸的精子就钻到了妈妈的卵细胞中,就有了你!那时的你只有针尖那么大,之后,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最后钻了出来,我们就有了一个宝宝。”如此表述,适度的多。教育专家也说,性教育应该从小孩出生开始,伴随着青春期成长,直到小孩长大成人。

  因此,性教育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部教材能解决的。

  “学校的生理卫生课上,尽是一些性病、艾滋病等图片,好恐怖!”采访中,一位初中女学生如是形容她对唯一一次性教育课的观后感。学校一直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性是可怕的,不要乱碰!

  “学校、家长的性教育其实是‘守贞教育’,当孩子有一定认知之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事与愿违。”作为多年的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广州青年文化宫青年中心主任王嘉对现时的性教育方式很不满。

  她认为,“性教育”应从三个层面上解析:男女的性别属性;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及性行为。“其中,社会角色及性行为的指引是目前性教育当中最缺少的,但这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作为青少年唯一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中心面向中小学免费开展的性教育课程却一直遭遇“闭门羹”。“目前只有一所民办中学愿意接纳我们,公立学校则觉得我们的话题太敏感而大门紧闭。”

  对于学校性教育的师资,王嘉同样忧心忡忡:大部分学校一般由校医、班主任甚至体育老师兼授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专业性不够,会使学生难接受。”

  链接

  国外: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现在已在全美14个城市32所公立学校中建立性咨询室。在咨询室里,主持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

  英国:通过立法规定必须对五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教授。

  国内:青少年“门”事频发

  年年都有“门”,去年特别多。很多“门”都是和中小学生有关,而且一个比一个刺眼。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

  “摸奶门”:2009年6月底,网络上热传着一段视频:课堂上,浙江慈溪某职高一群学生围着一女生,集体摸其胸部。

  “脱裤门”:2009年7月3日,中午午休时间,北京某中学几名男生在教室内脱下了一名女生的衣裤,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两名男生一边说话一边隔着衣服摸女生胸部。警方随后介入调查。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