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昨日在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5000米级海上深潜试验挑战。 “蛟龙号”去年创下3759米潜水纪录,中国成为全球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而备受国际关注。据介绍,中国“蛟龙号”各部件已达到7000米压力考核。 “已经起航了,现在情况一切良好。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蛟龙号”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目标的专家陆会胜时得到如上信息。
◆◆◆蛟龙出海5000米海底探寻找宝藏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继去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后,今年将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这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下潜能力达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能力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今年5000米级海上试验选择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
据了解,本次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将在5000左右深度超常环境下进行资源勘查、科学考察和其它深海特定作业。根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改进和海试实施方案,“蛟龙号”将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中国载人深潜技术能力,为下一步开展设计深度指标的试验和应用奠定基础。
◆◆◆连线蛟龙情况良好全速驶向太平洋
昨天下午,记者连线随“蛟龙号”出海的专家陆会胜时,他正在船舱内开会。陆会胜表示,向阳红09船起航后,正按照既定路线航行,海上情况一切良好。相比2010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的海试任务将更具有挑战性。首先是试验海区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第三5000米的下潜目标更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中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设计深度最大为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先后进行了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上试验。
◆◆◆走近蛟龙“蛟龙号”母船平日停在青岛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平时就停靠在青岛前海码头,“向阳红09”船实验室主任马波告诉记者,“向阳红09”执行上次深潜任务结束后,就返回位于青岛前海的母港,进行维修、保养和设备检修。据介绍,经过这次全面改进,向阳红09船将会更加适应下一阶段5000米和7000米的载人深潜任务,“升级改造”的地方包括实验室、甲板吊放回收系统、深海成像系统等。
由于这次海试的距离比较远,为了节约时间,科考船经过改造提高了船速。据介绍,“向阳红09”船经过30多年的工作,速度减慢至11节至12节,在这次检修中将速度提高到15节(1节=1海里/时=1.852千米/时)。
昨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去年驾驶“蛟龙号”潜水器创造我国下潜深度3759米纪录的两名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这次也随船出征。作为中国首批潜航员面试的第一站,青岛是他们“潜航梦”开始的地方;在成为第一批潜航学员后,“水下杨利伟”也在青岛接受训练,包括学习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知识。
鳌山卫规划建设中国深海基地
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不断刷新下潜纪录,深海开发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记者了解到,国家深海基地已经落户青岛。根据规划,位于即墨鳌山卫的国家深海基地批准征地面积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95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4526平方米。第一期完成包括码头、厂房和实验室等在内的基本设施建设,具备业务化运行能力;第二期完成深海潜水器工作母船在内的全部基础建设并投入业务化运行。据介绍,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包括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范围的绝大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和一部分国家管辖海域,深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和矿藏。专家表示,深海基地扎根青岛后,将对青岛市的海洋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记者 徐美中 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