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 婴儿的完美食品——母乳也有潜在风险。杭州有妈妈在网上叫卖新鲜母乳,声称“纯正人奶”,健康营养。近日,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一次检测中却赫然发现:在20多份母乳样本中,其中个别发现农药残留。
一起做检测的博士也说感到很“吃惊”,更让人感到惊异的是,该农药成分是国内停用近30年的DDT(一种有机氯农药)。
考虑到婴儿健康,工作人员已建议这几份样本的主人——几位母亲最好停止母乳喂养宝宝,改用配方奶粉人工喂养。这几份检测样本的主人,记者了解到,都来自浙江农村。
原想测母乳激素,却查出了“农药”
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做母乳检测,本来是想测正常母乳中的“激素”含量,为市场上的奶粉做一个参照的。检测中工作人员顺便做了农药残留试验,没想到真有母乳“中的”。
到底是什么情况?记者请教了省疾控中心理化所任一平教授。任一平教授从事食品药品检测工作30多年,尤其善长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是业内专家。任一平说,普通人体内有微量农药,并不是什么新闻,只要不超量,对人的健康没什么影响。在国际上,母乳中有极微量农药的情况也不少见。
DDT难分解,可从食物链进入人体
记者了解到,我国早在1983年,就已经禁止DDT作为农药在农作物中使用。为什么已经停用近30年的农药,还会进入人体?任一平教授给记者上了一次科普课:DDT虽然已经在农业中停止使用,但由于这种物质的形态稳定,一般认为50年不会分解,所以依然存在于土壤、水体中。
任教授说,不光国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DDT残留问题。20年前,他曾经到德国交流学习,当时德国就有科学家发现了母乳中的DDT残留。德国某些城市一度规定,第一口母乳先不喂养,让产妇做一次母乳检测,看是否有农药DDT残留。
母乳中检出农药,国内外早有报道
母乳不“安全”,还检出了“农药”,记者赶紧上网查询,发现这一现象并不稀奇,早在20多年前,国内外文献就有相关报道和研究,近几年国内外媒体也有类似报道发现,母乳中检出“化学成分”。
《科学时报》曾报道,研究人员在动物性食品和母乳中检测出了“溴阻燃剂成分”,可能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永宁课题组,测定了12个省份的1000多份母乳样品,发现母乳样品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污染水平,与欧洲、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相近;美国“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协会”2005年进行一项关于母乳污染的实验,检测太平洋西北部地区40名妇女母乳样本,结果30%的妇女母乳中“多溴联苯醚”含量偏高……
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表示:类似检测只针对部分样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母乳依然是婴儿最安全的食物,家长不必对此感到恐慌。
农药是怎么
进入人体的?
DDT又叫滴滴涕,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音译)而来,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
20世纪上半叶,在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其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在环境中稳定不易分解,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
它是怎么进入人体的?
农药进入人体,有一条这样的食物链:存在于水体中的DDT可能浓度很低,但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藻类会吃进DDT作为“营养”;随后,鱼类集中地吃掉藻类和浮游生物,农药的含量就集中在鱼体内。最后,人在食物链的终端,吃进了鱼类之后,鱼体内残留的农药就进入人体,沉积下来。土壤中的农药,也可以通过相似的食物链,最后达到食物链终端的人体中。
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不光人类,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也有。
DDT能排出体外吗?
记者了解到,DDT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累积过程中,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以后逐渐有所减慢,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由于DDT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母乳中为什么会出现DD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