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项目之一——空客A-320生产线
滨海新区,一块生机勃勃的开放热土。
从最初一片盐碱滩,到承接天津市中心工业转移的经济新区;从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从沿承改革开放之风,到迈向新时期开发开放的排头兵……
迅速崛起的滨海新区,不仅成为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且也为沿海城市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摹本。
借力“国家战略”先行先试
从天津市区乘坐轻轨,四十分钟到达滨海新区。眼前一片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时代脉搏和创业激情。
难以想像,从1994年开始承接天津市中心工业转移,并逐步开发建设多个功能区,仅用了十年时间,滨海新区就在这片昔日的盐碱滩上,再造了一个2270平方公里的新区雏形。其规划面积接近两个浦东新区和近六个深圳特区。
“也正是这十年的开发建设,为滨海新区2005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奠定了基础。”滨海新区发改委主任杨振江告诉记者,从此滨海新区站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紧接着,国务院于2006年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从定位、功能、思路、使命等各个方面,为新区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杨振江说,滨海新区从此不仅仅是站在天津的角度,更是站在环渤海的角度、站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的角度,看待自身的发展,思索自身的未来。
滨海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后,我国的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战略’不是直接给‘粮’给‘钱’,而是赋予改革先行先试的‘生产自主权’。”杨振江说。
正是这种与传统模式迥异的特殊待遇,让天津产生了按捺不住的发展冲动。
为此,滨海新区直面问题、突破难点,摆脱“政策优惠牵引、开放搞活拉动”的传统型改革路径的巨大惯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条件下城市发展模式实施全方位创新:
滨海新区制定了综合配套改革新的三年计划,从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土地管理、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五大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9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撤销了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滨海新区成为一个行政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体制掣肘。
成立后的滨海新区,今年又推出了“十大改革”,改革领域已延伸至金融创新、涉外经济、科教文化等更多领域,向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吹响了号角。
开发开放“精耕细作”
改革开放30多年,一批沿海城市借助外力推动改革,相继跨越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滨海新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滨海新区从最初的‘单兵作战’,已经转向总体布局、系统开发,避免功能雷同和重复建设。”杨振江告诉记者,目前新区正按照 “一核双港、九区支撑”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提升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构建“中服务、南重化、北旅游、东港口、西高新”5大产业聚集板块,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滨海新区提出:要用三至五年时间打好“十大战役”,重点开发建设南港区域、临港工业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区域、西部区域、中心渔港等十大区域,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持续推动新区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
“新一轮的开发开放,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滨海新区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滨海新区在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同时,还将建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新区联手新加坡打造 “中新生态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滨海新区还大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低碳试点城市标志区建设,在50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启动建设百家节能示范企业和百家重点耗能单位监测预警平台。
“对外开放,在滨海新区也被赋予了新的理念。”滨海新区经贸局负责人介绍说,“请进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产业链聚集项目为重点,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同时,制定完善鼓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目前已经在非洲建成了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大项目带动产业聚集
在营造发展环境的同时,滨海新区更通过大项目的带动,迅速崛起了一个又一个产业高地。
近几年,空客A-320生产线、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三安光电LED等一系列大项目的引进,让滨海新区一夜成名。
“能够引进这些大项目,首先得益于‘国家战略’,有了这个高层次平台,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推动龙头企业落户新区,企业自身也愿意选择这种更受重视的区域发展。”滨海新区发改委综合规划处处长唐中赋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日益提升的配套环境与服务,也成为吸引大项目的优势。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滨海新区的服务辐射功能大幅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明显增强。建成了一批交通干线,进一步畅通与周边地区和腹地的联系,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为了促进项目快速落地,我们创新项目组织模式,建立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于一体的项目前期‘工作营’,统筹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加速项目建设。”经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项目引进、签约、动建、投达产,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
有了大项目做龙头,滨海新区下大力气推进产业聚集。“十大战役”预计投资超过1.5万亿元,通过配套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产业聚集效应和整合效应。一个个配套完整、上下游产业链齐全的产业园区已现雏形。
“空客A-320就是我们的一个代表作。”唐中赋说,该项目2006年花落滨海新区之后,直升机研发制造基地也相中了这片新区。此后,越来越多与航空产业有关的企业前来寻求发展,滨海新区已形成以航空制造业为核心,以航空租赁业和航空运输业为主干,涉及航空研发、制造、物流以及航空金融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滨海新区,正在成为我国沿海的一颗新星。(邹吉宏 段晓东 刘红星)
编辑点评 用早用快用足用活用好
战略具有浓厚的 “空间意义”和“机遇意义”。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出国家战略的“空间意义”、“机遇意义”?天津的经验是:用早用快用足用活用好。
中国的经济开放有三个节点性区域——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建区最晚,但“开建”却不晚,与浦东一样最早布局于1990年代。这种“极早”的洞见,让滨海新区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就立即开始释放能量。看起来是“末班车”,却又是名副其实的 “早班车”。这是天津人最早的“用早观”。
新区成立,天津人更是雷厉风行,战略甫定,旋即制定配套改革三年计划;新区扩容,立即推出10个领域20个改革重点项目,甚至细致到50个具体事项,要求迅速推进。决心:重要领域创新真正敢试敢闯。办法: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先行先试。目标:让国家战略效应得以及时快速释放。其实就是一句话:国家战略来之不易,一定用早用快用足用活用好。
其实,我们一直都身处国家改革开放的 “大战略”。关键是能否理解透战略、把握住战略、发挥好战略。只是沾沾自喜于国家战略、被动依赖于国家战略,或者干脆躺在国家战略上 “睡大觉”,再好的战略也起不到最佳的作用。
面对国家战略,天津人在“用”字上做文章,值得借鉴。(樊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