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墓群内出土的陶俑神态逼真
复原的考古现场揭秘文物出土过程
古人以贝壳作为财富的象征,“蚌覆面”是极为奢侈的丧葬形式
青陶烧制的“陶魂瓶”上有骑马的陶人,有飞天的侍者;150多件陶俑方阵中有翩翩起舞的女俑,有手持罗帐的仪仗俑;此外,先商古鬲、汉代博山炉、唐宋瓷器、宋代古墓壁画陈列有序……这就是省博物馆今天正式推出的“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本报记者于3月5日提前进行了探访。
据悉,这是我省自2006年展开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发掘工程以来首次推出的文物实物展出,也是我省配合国家大型基建进行文保工作以来推出的首个大型综合类的专题展览。展出的500件文物皆来自南水北调考古发掘第一现场,它们将在省博物馆进行数月之久的较长期展览。
3月5日,记者走进省博物馆二楼东侧的大厅。即将开展的“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刚刚在这里布置完毕。整个展厅为灰褐色调,入口处大型的泥雕气势恢弘。展区分为“工作概况”和“主要成果”两大部分。前者是对我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概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后者按照时代分期将文物进行展陈。
省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张红霞介绍,本次展览遴选了500件文物实物,来自南水北调(河北段)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现场,同时还配有200张文物考古发掘的图片。这些文物保存完整且极具代表性,它们可以作为鉴定或识别同时期内文物遗存的标准,具有“标尺性”价值。
亮点发现
“蚌覆面”再现古代人奢华丧葬
在先商时代展区,记者看到了神秘的“蚌覆面”的埋葬形式。墙壁的一张图片上,展示了一个古墓葬内,墓主人的面部被一个巴掌大小的蚌壳盖住,周围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贝壳。照片下方的玻璃展陈窗内摆放着的蚌壳,正是图片上的蚌壳。
“这是从磁县南城遗址中出土的,当时的遗骨上还挂着88个贝壳串成的项链,就是图片上尸骨周围的小贝壳。”张红霞说,“数千年前,古人是以贝壳作为财富的象征,这应该是当时一种极为奢侈的丧葬了。”
汉代“迷你”陶器演绎古人生活
在汉代展区内,大大小小的“压缩版”器物排列成序,成为一大特点。陶制的动物俑中包含了猪、鸡、鸭、狗等动物,个个栩栩如生。缩小版的陶楼、陶仓、陶井、陶灶磨和陶制厕所更是将古人的生活起居演绎的淋漓尽致。
“古人认为‘事死如事生’,死后也要像生前一样享受奢华生活,因此将器物缩小后随葬,特别是在汉代达到一个顶峰。”张红霞说。“汉代人认为,这些‘迷你’器物可以在随葬后,带入另一个世界使用。”
汉代的“迷你”陶器成为展览一大亮点
展厅入口的泥雕气势恢弘
“陶俑方阵”展示北朝望族气派
在北朝展区内,一个硕大的玻璃橱窗内陈列着一个由150多件陶俑组成的方阵队伍,其阵势颇像缩小版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陶俑按照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进行了分类,第一排是舞蹈俑,陶俑们扭转着身姿,双眼微笑,面部表情显得十分妩媚;舞蹈俑后是侍仆俑,他们多双手握于胸前,神态谦和恭顺;最后是大量的仪仗俑,他们双手紧握,身材矫健,看上去很威武。
张红霞说:“这些陶俑是出自磁县北朝墓群内,陶俑制作精巧,面部表情自然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显示了当时名门望族特有的气派。”
复原考古现场可让公众认知考古
在靠近汉代时期展区的前方,一座用泥土复原的文物考古发掘现场非常逼真。一位考古人员(模特)正在测算遗址区范围大小,空中盘旋的直升飞机在进行高空航拍,地上摆满了GPS定位、探铲和手铲等考古工具。
“本次展览,我们融入了一些文物考古的知识。这个复原、模拟的考古现场配合图片,分23步对如何进行一项文物考古发掘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张红霞说,“考古现场右侧的另一个模拟景观是地层剖面的模型,不同底层内有出土器物,有随葬牲畜。专家就是利用地层的不同来对文物进行年代鉴定的。”
幕后揭秘
部分“顶级文物”只在首日现身
记者发现,在展厅中央的一座精美的玻璃窗内放着的不是文物实物,而是一本画册,画册上是一件精美的白瓷罐。为何如此重要的展出位置会安排图片展示?
张红霞解释说:“这里展陈的是一件唐代的邢窑白釉罐,它出土自距离邢窑很近的邢台内丘南中冯墓群内。由于保存非常完整,它对研究邢窑发展具有极大价值,只会在展览当天再进行摆放。”
省博物馆副馆长周筠表示,由于目前展陈的大部分文物实物刚刚出土,尚未进行相关的研究,部分重量级文物将根据研究需要,只在展览首日展陈,之后将会交由省文物局相关部门进行保存和研究。
此外,周筠透露,为了保证展览期间的文物安全,省博物馆进一步加强了“技术防范”和“人力防范”的工作。
实用贴
8趟公交可直达省博
市民在市区内乘坐1路、5路、10路、12路、28路、快34路、41路和60路直达省博物馆站,下车即到。
玻璃橱窗请勿碰触
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醒参观展览的市民,本次展出的文物是放在玻璃橱窗内的,请市民在参观时不要靠太近,更不可肢体接触橱窗,以免留下印痕影响观赏效果。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河北段考古历时8年
南水北调工程途经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其中河北段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的25个县市。2002年至2010年,河北省文物局邀请省内外33家考古科研机构、历时8年,发现古遗迹5772处,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件(套)。这也是河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配合基本建设的文物保护工程。(记者 高其伦 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