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产量不及烟威消费不如济南 青岛海参处境尴尬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1-01-23 08:43:47 字号:TT

    ■把脉

    青岛缺少本土“大海参”

    全国海参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哪里?都不在青岛。东方海洋在烟台,好当家在威海,壹桥苗业在大连,獐子岛也在大连,上述四家企业分列我国海参养殖产量的前四位。

    2009年12月20日,好当家海参首家旗舰店在青岛开业 ,这个1998年才诞生的海参品牌宣布3年内在青岛开设60家专卖店。彼时,好当家在全国的专卖店已发展到200多个。大连獐子岛、烟台东方海洋等企业,拥有的专卖店数量也都在200家以上,这意味着一家企业的店铺数量就超过了青岛市区所有海参专卖店的总和。

    “从技术上讲,青岛的海参加工企业一点儿都不落后,产量不足是硬伤,固守的本土意识也限制了他们发展壮大。”本地一家海参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坦陈。

    海参行业的“大哥”们拥有的庞大销售网络,以及由此形成的完整产业链条,也是任何一家青岛海参加工企业都望尘莫及的。比如,“好当家”拥有的海参养殖水面达到30万亩,贯通了从海参育苗 、养殖开始,到加工 、销售各个环节的产业链条,是名副其实的“大海参”。企业可以带动市场,“大海参”正是青岛海参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

    青岛鲜参产量不到烟台一半

    青岛是养殖大市,但海参的养殖规模却不及临近的烟台、威海。“在青岛市场,来自烟台、威海的海参品牌随处可见,但在烟台、威海,很少能见到青岛的海参品牌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青岛的海参产量比较小,使走出去受到了限制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烟台海参年出苗20亿头以上,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省养殖面积的40%以上,年产商品鲜参2万吨,育苗与养殖合计,仅海参产业一项,全市年收入可达54亿元,分别占全省海参产值和烟台市海水养殖总产值的30%以上;威海海参总产量超过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0%、全省的50%,产值超过60亿元。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郭新堂此前介绍,目前青岛市海参养殖面积近5万亩,年产鲜参近万吨,产值近15亿元。

    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 ,除了成品海参外,海参育苗青岛也逐渐失去了产量的绝对优势。

    此前,海参育苗一直是青岛的强项,达到产业高峰的时候,除满足本市养殖基地需要以外,还供应威海、烟台及河北、辽宁等市场。然而,随着近年来海参产业的迅速发展,烟台、威海等地海参养殖也随即铺开 ,当地海参育苗也跟着“发”大,青岛海参育苗也没了优势。

    ■差距

    济南海参销售占全省一半

    事实上,尽管是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但青岛人却远不及济南人能吃海参。

    来自山东渔业协会的数据显示 ,济南每年海参销售额达10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集散地。在一些繁华路段,很可能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家海参店。目前,济南共有海参专卖店达200多家,是全国海参专卖店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据记者从青岛工商部门查询了解,目前在青岛海参专卖店大约有100多家,设在超市、大卖场的海参专柜约有300个左右。青岛的海参店铺数量不但和济南有较大差距,和烟台、威海比起来也不占优势。一位业内人士粗略测算说,青烟威分享全省海参50% 的市场,消费总额在10亿元左右,三个城市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相比济南,青岛的市场不够火爆,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济南人口基数大,收入水平高,具备成为海参消费大市的消费基础。所以,虽然济南海参市场竞争激烈,但庞大的消费市场足以养活众多海参店。

    相比之下 ,青岛消费市场小,但内部竞争同样很激烈,青岛海货盛行,可以替代海参的海产品众多,不像济南那样对海参依赖性强,另外,青岛市场海参品牌多而杂,对海参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

    “在济南,40% 的海参据说是市民购买了带回家自己食用,民间强大的消费能力是青岛所比不了的。”这位业内人士说,青岛的海参消费比重更多的集中在节日消费,这是青岛海参消费市场不够火的重要原因。

    ■出路

    崂山海参品牌率先“破壳”

    市海洋与渔业局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 ,青岛原来的部分海参养殖区域、养殖设施在调整中消失了,比如浅海一线的养殖池拆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参养殖面积的增加。不过,养殖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效益提高了。事实上,这几年本地海参企业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统计,截至目前,整个海参产业链条在青岛也在逐步成型,包括育苗 、养殖、加工 、销售 、饵料、运输、人工 、燃料、机械、塑料、建筑材料等相关行业稳步发展,目前,青岛海参行业总产值已突破40亿元,占到了全国的1/5左右。海参产业已经成为本市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个朝阳产业 。

    在开拓市场、塑造品牌、满足需求上,青岛海参的品牌也在破壳。在位于延安三路上的崂山十大特色水产品专卖店,一个“崂山海参”的招牌已悄然挂出。据介绍,这是崂山区渔业协会授权的崂山十大特色水产品专卖店,在这里,产自崂山海域的海参在通过崂山区渔业协会的授权后,配发统一包装,以“崂山海参”的品牌统一外销,这是继红岛蛤蜊之后,本市以崂山为突破口树立的又一渔业品牌。

    “海参是崂山的水产优势,通过整合的方式把优势发挥出来,既便于打开市场销路,也有利于提升本地水产品品牌,让市民吃到放心海参。”崂山区渔业协会会长路国强说,崂山出产的海参都是在海水中养殖的,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这么好的海参到了市场却不受认可 。另一方面,很多市民为买不到放心的本地海参发愁,走亲访友时不惜花高价钱买外地海参撑门面,这种“不对称”对买卖双方都是损失。崂山区渔业协会整合崂山海参,目的就是为本地海参走俏市场打开新路。(文/记者 陈浩杰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