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重新整合、商业巨头争抢桥隧出入口、西海岸产业升级……桥隧贯通,给青岛的旅游、商业、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益最大的莫过于身边的普通市民。青黄两地分居的吴爽和男友 ,不用再忍受两地分居之苦;每天乘船到前湾港上班的赵康 ,不用再为赶最后一班渡轮而焦急;跑货运7年之久的明胜志,不再因为走胶州湾绕路、堵车而辛苦……桥隧贯通,将改变市民的生活轨迹。在他们眼里,也对未来多了份憧憬:桥隧通车后,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
出场人物 他们都有个美好的心愿
人物:吴爽 白领
以后不再担心两地分居
就因为一个胶州湾,翘首就可相望的地方却成了“青黄不接”,想想苦了多少两地奔波的人?目前住在市南区的吴爽说,很不幸自己就是其中一位。
同在青岛求学的吴爽和男朋友毕业后,都选择在青岛工作。“我男朋友是个船员,一出海就是一个星期,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船都是在黄岛靠岸。”吴爽说,“没办法,他出海回来那么累,都得我去找他,可光坐轮渡就愁死了。”
吴爽说,自己住在市南区,坐公交车到轮渡就得近一个小时,然后买票坐船,顺利的话也得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黄岛那边,“这都是顺利的情况,如果碰上堵车或者等船,时间就没数了。有一次我上午8点多走的,结果见我男朋友的时候,都是下午1点了,他都等烦了,本来的好心情都给破坏了。”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赶上天气不好,轮渡都停航。“有时候是直接去不了,有时候去了后,第二天变天,回不来。这种情况都碰到好几次了。”吴爽说,今年和男友准备登记结婚了,幸亏建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要不即使结了婚,也得过单身生活。
“我们计划买辆私家车,将来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通了以后,我就可以开车过去,从市区走差不多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吴爽笑着说。
人物:明胜志 司机
去黄岛的时间能缩短一半
1月1日,记者曾驱车环胶州湾走了一圈,当天下午2点便到了胶州。从胶州湾高速下来,身边一辆辆大车疾驰而过,旁边同事说了句:“胶州物流公司多,跨海大桥通车后,肯定更方便了。”中环运输公司师傅明胜志的话印证了同事的想法。明胜志刚从黄岛回来,“跑一趟黄岛,车走胶州湾高速,得这个数。”明胜志伸出手指头:“两个小时。我这一跑就是6年啊,一天两趟。前段时间修路的时候更麻烦,天天都得绕路走。”
刚说着,明胜志的同事从外面进来,他打了个招呼接着说:“刚才这个是跑八号码头的,从胶州到八号码头起码也得一个半小时,如果市区再遇上堵车,就更不好说了。”跨海大桥是明胜志和同事们的希望:“如果走跨海大桥,我去黄岛的时间就能缩短一半,成本也能减少一半。之前一天跑两趟得耗油200块钱,走跨海大桥100块钱就行了。从胶州去八号码头也一样,40分钟就过去了,这样一天还能跑好几趟。所以,按照公司规定,2011年我们的业务还得再扩大30%,能给我们带来大利润啊。”
人物:赵康 员工
“如果还能再建一座大桥”
在胶州逗留了半个小时后,记者才走出高速路黄岛收费站。
途中,记者经过了海湾大桥黄岛侧,跨海大桥黄岛端直接与济青高速南线相连,在胶州湾高速上有一个上下桥口,便是连接济青高速和跨海大桥的,这个上下桥口的位置同时靠近胶南的王台镇。
“我们镇主要产西红柿,运到市区要绕一个大圈,如果以后走跨海大桥,就方便多了。”王台镇居民姜先生向记者说。
从收费口出来,便属于前湾港区域了,大货车来来往往穿行在大路上,“来往于港口的大货车每天不计其数,这里也是青岛重要的物流园区。”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向记者说。
赵康就在保税区周边一家企业工作,对于桥隧,他向记者说,“桥隧的贯通对黄岛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是可想而知的,方便不说,肯定也会进一步拉动黄岛的发展。”赵康对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每天都很关注,在采访中,他最关心的不是什么时候通车,而是通行费到底是多少钱,“如果便宜的话,我可以考虑到青岛市区那边买房子。”同时,赵康也笑着说道,“虽说开了一桥一隧,但是离我们这里好像都有点远,这么长的跨海大桥都建好了,如果还能再建一座大桥从青岛直接连到港口这里,那我们就更方便了。”
青岛从“半岛”变成了“环湾”
“一桥一隧”建成给整个青岛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呢?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同昌说,首先就是距离的缩短,“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其实政府之所以投入巨资建设‘一桥一隧’,还有深层的意义,它们改变了整个青岛的格局。”刘同昌说,以前青岛只是个“半岛”城市,而“一桥一隧”修建好以后,青岛成了一个“环湾”的城市。
刘同昌说,“一桥一隧”不仅缩短了区市之间的距离,而且让区市之间的发展更加密切,无论是从商业、工业还是旅游等方面,区市之间都能加强合作。“以前青岛的发展虽然很快,但太过于局限,仅仅是市内四区都有很大的差别,发展潜力被局限住了。而交通格局的改变给大青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一下激发了青岛发展的潜力。”
“一个真正意义上‘拥湾发展’的城市,对于提升整个青岛的地位,跻身国内一线城市,增加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很大的变化。”刘同昌说,现在政府提出蓝色经济战略,青岛将会成为重要的增长极,“一桥一隧”的建设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人物 徐立峻 普通市民
期待从海底隧道步行回青岛
26岁的徐立峻,因为工作原因,他搬到了黄岛居住,目前已在那里生活了4个月。但是,他还是对四方区的一景一物非常怀念。“我有时候会回到市区,因为那里有我的朋友,而且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但每次坐船往返,我也确实体会到了不便。”徐立峻说,去年12月24日晚上,也就是圣诞前夜,他要从青岛回到黄岛,遗憾的是,他没能赶上最后一班渡轮,“当时非常焦急、失落”,徐立峻这样形容他的感受。
但是,海底隧道今年就要通车的消息,让徐立峻充满了期待。“我每次回青岛市区,都要乘公交、坐轮船,但海底隧道通车后,交通变得更便利。”徐立峻说,他是一个爱好走路的人,如果隧道通车后,他不会乘车过隧道,“我想用自己的双脚,踏着隧道的路面,亲自感受一下隧道的神奇。”徐立峻说,自己非常期待从海底隧道步行回青岛市区的那一天。
人物 薛志伟 支部书记
桥隧贯通将带动社区居民就业
“桥隧贯通后,将对我们社区的建设、发展带来很大推动。”黄岛荒里社区党支部书记薛志伟这样概括桥隧将要带来的利好。“我们社区现有生产型企业近30家,桥隧建成后,将极大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个促进将体现在货物运输 、客户群、企业知名度等各个方面。”薛志伟说,“企业要发展,交通是个首要问题,伴随着‘一桥一隧’构建的便利交通,企业对外经济联系将会得到更好的促进,解决物流进出难、受制约等问题 ,异地间人才 、信息等因素的交流也将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薛志伟说,桥隧贯通不仅仅是让生产型企业受益,社区里的第三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我们有很多商业网点,海底隧道通车后,社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性便体现出来。”薛志伟告诉记者,社区已经在建高层住宅,今年3月份就将开盘,海底隧道的贯通,房价也跟着上涨,“商业网点的出租价格也低不了。”薛志伟说,随着网点的出租、企业的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就业更加有利。
人物 高青 政府官员
大桥将助力高新区后发优势
“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开通对高新区是重大的好消息。”这是高新区组织宣传部工作人员高青对一桥一隧的最直接感受。
作为一名工作人员,高青看到了这3年高新区的大变化:目前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核心区域内已经道路畅通、绿树成荫,还有地下市政综合管沟完成近50公里。现在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近200个投资项目、近400亿元的投资已经落户在我们高新区。
一桥一隧对高新区起着重大作用,高青说:“跨海大桥将大大拉近高新区与主市区的通行距离,将来预计园区与主市区和环胶州湾核心圈层各区域的通行时间降至半小时以内,与环胶州湾其他各区市的通行时间将在1小时以内,与前湾港、青岛大港的距离也将大大缩减,方便人们往来高新区。”
“不仅在交通上方便了我们沟通,也利于高新区的人才、信息、资金等各类要素的互通流动和集聚,促进高新区招商选资和高端产业集聚。同时也更加有利于高新区与环湾各区域的联动和配合,对高新区发挥后发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将是有力的推动。”他说。
借鉴 运输成本节约成本22亿
青岛海湾大桥的贯通,让其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在此之前,该名号被杭州湾跨海大桥所拥有。2003年11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建,2008年5月1日试通车,10月11日通行货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杭州湾跨海大桥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很大改变。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 ,把长三角城市紧密联结起来,上海、宁波、杭州等城市拉近了距离。如原来从宁波到上海的陆路交通,主要通过沪杭甬高速公路完成,需耗时3.5个小时;而大桥开通后,从宁波到上海陆路只需2.5小时。正因为此,往返于它们之间的车辆大增。
据大桥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09年4月底,自然车流量已通行各类车辆860万辆次,平均每小时过往车辆近1000辆。而到2010年9月底,杭州湾跨海大桥日均通过客货车已突破3万辆。据统计,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两年以来,过路车总量已突破2300多万辆,因距离缩短而节约的燃料约16万吨,运输成本节省了22亿元。而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测算,在这一通道20年营运期间内,可节省燃油500万吨,累计可降低运输成本、节省旅客在途时间和减少交通事故等三项社会效益折算金额达443.7亿元。
杭州湾大桥开通带来的交通便利,也让长三角地区的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变得更加通畅,周边的许多县市迅速崛起,带来的工业发展日益旺盛。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该新区位于大桥南岸,原本是一片滩涂,大桥建成后,这里新建了一座国家级高新区。如今这里平均每10天就有一个项目开工或投产。目前,已有270多家企业入驻,5万多名员工在这里就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达1亿多人民币。(图/记者 李隽辉 文/记者 李伟伟 宫岩 尚青龙 昌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