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老龄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131.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7.29%。而据市计生委估算,到“十二五”末,全市户籍人口将达800到82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将达19%以上。除了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外,现在老年人养老还有哪些方式可以选择?这些养老方式存在着哪些不足和问题?解决养老问题还有哪些新方法、新模式?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养老故事】 “不差钱”找不到养老公寓
“早知道现在这个样子,当时就该花钱占住这张空床!”市民刘先生再将母亲送进一家民营养老院后,后悔地对记者说。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从超市中购买了一部老人用的手机,准备给母亲送去。因为老人没住上公立的养老院,他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
刘先生老家在平度农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政府部门成为了一名公务员。父亲5年前去世后,母亲一开始跟着在农村生活的两个哥哥一起住,后来他们商定轮流照顾母亲,并且当年就把母亲接到家中。但是住了没有半个月,被憋坏了的母亲说啥也不愿意住了,刘先生就试着将母亲送到了一家公办养老公寓。住了一年后,母亲跟着大哥回老家了。现在又轮到刘先生奉养母亲,可他再次将母亲接回准备入住先前的那家养老院时,却被告知没有空床了。
【现状调查】 “幸福生活”要等半年
公立养老院真得难进吗?
连日来,记者展开调查。记者先来到位于浮山脚下的市老年公寓,屋内非常暖和,70岁的姜瑞华老人正在上书法课,而她的老伴在不远处的活动室里,和公寓里的朋友们看报、聊天。“在这里不用考虑任何家务,吃饭时间有人叫,住的房间有人定时打扫,还可以学点东西,这生活享福!”姜大妈面色红润,说这些话时一脸满足的表情。
不过,这幸福生活是“等”来的。2008年上半年,她和老伴就有了到市老年公寓来养老的想法,无奈当时老年公寓中没有空床,只能预约等候,等了接近半年才排队住了进来。
姜大妈的例子并非是个例。市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吕梁思介绍说,目前已经在老年公寓登记排队入住的老人已经达到了百余人,每天还有几十个电话打进来咨询。
据调查,目前公办养老院普遍存在着一床难求的局面。记者调查了十家知名公办养老机构发现,除了一家养老院因为特殊原因有空床外,其余的养老院都是一床难求,而且排队预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全市养老机构有130余家,而公办养老院只有20多家。此外,因为公办养老院中住着很多由政府出资赡养的孤寡困难老人,所以真正向社会开放的床位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床难求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A.观念转变: 从“不孝顺”到“有本事”
“我2002年刚把母亲送到养老院时,有一阵子都躲着人走。”市民刘涛(化名)向记者介绍说,那段时间总有同事问他一句 “听说你把母亲送到敬老院去了?”刘涛肯定后,同事们互相眨眼的动作让他感觉后背像是被针刺一样。8年过去了,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很多人知道他母亲住在某公立养老院后,都惊奇地表示那家养老院很难进,夸他有本事。
B.自身特点: 低退床率让床位流转慢
83岁的朱法乾老人在老年公寓已经住了14年,在他的床侧有观赏鱼的大鱼缸,还有鲜花围绕。“这挺好的,跟疗养院没什么两样,剩下的时间能养鱼种花,要不就躺在床上休息。”老人表示,他有意终老此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公办养老院中,准备终老养老院的人超过了80%,低退床率让床位流转缓慢,所以才会让准备入住的老人“无期”等候。
C.外部因素: 居家养老成本节节攀升
“别的不说,让老人住家里起码要给他们间卧室吧,将套二房子换成套三的房子,差不多的地角至少要搭进30万元去,孩子马上上初中了,家里根本没这么多闲钱。”市民黄蒙向记者介绍说,虽说他家的婆媳关系搞得不错,但是因为岛城的房价太高,所以让他最终将父母送进了养老院。
“此外,现在家政服务人员紧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月薪高于2000元还找不到人,这让居家养老成本不断升高,有些人不得不住养老院。”市南区乐万家老年公寓院长宋庆辉分析说。
下篇导读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要解决普通老人养老问题,必须借力民间力量,那么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又是一个什么情况,明天,本报将推出民间养老机构深度调查,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也想讲述自己身边的养老故事,请拨打82888000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