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海遗照。黄山的外国游客多,张宁海为此自学英语,省钱买学习机和英文书籍,一个一个单词地苦记。牺牲前,他已进入黄山景区公安局外语翻译人才库。为提高业务水平,他自费报考法律本科,已拿到文凭。小伙子的精力都用在自学英语和法律上,一直到牺牲,24岁的他至今尚未谈过恋爱。
张宁海生前的英语笔记显露出他的认真。张宁海牺牲后,他的随身遗物只有一部用旧的便宜手机、两支笔和一张饭卡。他的堂姐说:“他的房间很简陋,枕巾破旧,桌上有瓶吃剩的辣椒酱。”
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致营救民警张宁海不慎坠亡一事,连日来不断“发酵”: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先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网络上层出不穷爆出的“内情”,让复旦大学深陷“黄山门”。
“下午采访时,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12月14日,这样一条微博引发了网络上对复旦学生的众多谴责。
“黄山门”起因:获救学生抛出冷漠言论
面对如潮批评,一位获救学生回应称批评者为“道德帝”,他在复旦大学BBS上写道,“领队和队员做了哀悼,先遗体鞠躬、默哀,愿意为他的家人做任何的事情,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某些道德帝还觉得不够?整个事件中,最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警察在找到队伍之后,要求立即下山,这是导致了张宁海警官坠崖最大的原因,而当时的情况完全不适合下撤,做这个决定的人才是最大的责任人。”
还有人发帖辩解说,“学生们失去话语权,是因为老师的到来,对于学生的冷漠,当时的记者不能断章取义,也许是老师下了封口令。”
此外,更有复旦学生在BBS上讨论“控制媒体”,探讨如何利用媒体来让事件往好的方面转化,称“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会有很好的效果。”
复旦学子用鲜花寄托对英雄的哀思。据登山协会的一位同学介绍,当事的同学目前心情都很沉重,也面临了很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表示希望能为殉职民警做些事情。 新华社发
“黄山门”后果:网民激烈指责学生冷血
不断爆出的种种薄情言论,很快让众多网友对一名无辜生命牺牲后的悲伤化成了对复旦、对复旦学生的“不原谅”。
“我们的警察因为救这些人而牺牲,他们没有任何的反省,而是只会推卸责任,甚至倒过来指责营救者。”“这些人,是在国内最好的大学里,这些人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或者说至少他们会占着社会的主导位置,但这样的人,真的能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吗?”
“警察执行搜救任务是履行职责,牺牲也是在所难免,但是这些高校学子事后表现出的冷漠无情、恬不知耻却是天理不容!”
但随即,就有学生回击指责批评者“伪善”,“正常人在受到此等恐惧之后有理由无法进行正常思考,没有及时道谢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却被网上那群虚伪的人追打,用心险恶令人发指。对于警察殉职请去找公安局去找政府,他们有义务给他家人补偿,而不是来找学生。”
面对外界对复旦的各种质疑,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称,“小编说句话,当事个别同学的言论哪怕是一时无心,也确实是不负责任和不妥当的,我会严肃地告诉我今后所有的学生,内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是你在复旦拥有尊严和骄傲的前提。但请相信,这不代表多数当事同学,也绝不代表大多数复旦人的态度和心情。”
“黄山门”最新声音:获救学生愿捐款200万
事实上,除了众多引发网友愤怒声讨的“冷血”言论之外,复旦大学校内BBS上也不乏一些“理性”的声音。一位获救学生就发帖称,现在不该只是互相谴责,应该理性地解决问题,“捐款是第一步要去做的,并要确保捐款要交到张宁海父母的手中。之前有朋友建议说捐200万元,我们18个人分,我觉得这个建议其实很好,但抱歉的是,目前这个数目还不太实际,但可以作为未来的长远目标。”
这位成员还表示希望尽可能利用社会资源来保证牺牲民警家人的生活,呼吁建立一些相应的“高危公职保障制度”、“专业搜救培训”等,确保用最专业的人去做最专业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
这一声音得到了很多复旦校友的赞同:“建议以复旦大学的名义为张宁海家属设立一个基金,以学校出资和校友捐款为主,如资金充足还可作为今后黄山救援人员的伤亡补助基金。”
教育专家看“黄山门”:理性过头就是冷血
针对这场不断升级的论战,教育专家熊丙奇 (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信息,应当引起包括教育界在内,整个社会的反思,谁培养了这些学生、谁在创造“唯结果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校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甚至于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长此以往,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被扭曲,丧失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熊丙奇还表示:事情需要理性解决这一说法没错,但获救学生至少应该对导致那名警察丧生的事实有真心的忏悔,要知道自己的无知和鲁莽是主要原因,更应对此表达诚挚哀悼,“理性过头,就是冷血。”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表示:“我们的大学要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应该多找找自己的弊病,光重视只是培养,不加强德才教育,这样教出来的人比没有文化的人对社会危害更大。”(文/ 陈庆辉、贺涵甫 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