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洞下的这些流浪者拒绝去救助站。李珍梅 摄
■冷空气来袭,岛城13日迎来今冬以来最大降温。天冷了,救助站的求助热线跟着热了起来。14日,记者从青岛市救助管理中心了解到,近日随着天气渐冷,救助站接收救助工作加重。
■但另一方面,救助站工作人员每日在岛城流浪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现场救助时,却遭遇流浪人员拒绝救助的尴尬,一天遇到20多位流浪人员仅有1人愿意到救助站接受临时救助。
上门求助人员多了三成
13日凌晨,今冬最强冷空气袭击岛城,14日起岛城气温一路下降,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16日市区预计会出现-8℃的低温。伴随着温度骤降,不少室外的流浪人员经受着寒冬的考验,14日记者在青岛市救助管理中心三楼安置科看到,8名流浪人员正准备踏上返乡路程。安置科王科长介绍,工作人员已为其中6人买好火车票让其自行乘车返乡,另外2人由于路途较远将会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返乡。
据市救助站站长付玉斌介绍,连日来救助站接收的求助人员比平时至少多出三成,5月-10月都是救助工作的淡季,从11月底开始救助工作就热了起来。“有些是街头巡逻的警察、城管遇到的流浪人员,有的是社区热心市民不忍心看到流浪的人在街头受冻挨饿,就打来电话救助。”
据了解,随着天气变冷,不少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自己主动投靠到救助站,一天能有十来人前来求助,这几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收到20多人,“有些是来青打工不成没有返乡路费的,还有些是精神状态不太好的人被热心市民送来的。”付站长告诉记者,对待这些来求助的人员,一般经过登记后就可安排住宿,遇到精神有问题的患者还会送往精神康复中心。
街头现场救助一天仅接回1人
不光只等着求助人员自己“送上门”来,记者了解到,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近半个多月来一直进行现场救助,到流浪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发放棉服并劝说其到救助站接受临时救助。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两辆救助车在市内巡查,一天下来至少能找到20余位流浪人员,但仅能把1人接回到站里,最经常的情况则是“无功而返”,一个人也不愿意来救助站。
付玉斌告诉记者,一般救助站会到一些流浪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去劝说,像四方长途汽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银川西路、杭鞍快速路等交通要道以及佳世客、五四广场等商业密集区都有流浪人员的身影。据付玉斌介绍,13、14日连续两天,工作人员到现场救助时仅带回1人,多数人都是只领走棉服,有的连棉服也不要,“警察劝不来,我们工作人员劝也不来。我去现场的时候告诉他们救助站有吃有住,还可以把他们送回家,他们还是不愿意来。”
乞讨成职业劝说半天难奏效
一方面是市民对市容的关心,对流浪人员的同情;另一方面却是救助站无法将更多的流浪人员接回站里救助。付玉斌对此也很无奈,他告诉记者,在现场救助的流浪人员多是些以乞讨度日的人,甚至把乞讨作为自己的职业,真正没有着落的人则多数通过各种途径会自己来到救助站寻求帮助,因此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工作人员很难将其说服。
据了解,在岛城流浪的人员中,七成是以乞讨为职业的,不少人以身体不健全、卖艺为主要乞讨手段,还有一些人则利用小孩来博取同情。付玉斌告诉记者,不少人是利用农闲时间出来乞讨的,一天至少乞讨30多元,多的时候一天上百元,“比如一些从岷县来的农民,光乞讨就比在家务农赚的钱多,他们一年务农人均也就赚500元,可是在城市乞讨赚得远远比这个多。我曾经遇到一个身体有点残疾的女孩,最多的时候一天乞讨了1000多元。”
付玉斌表示,政府救助目前仍是以劝说其回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方式为主,针对这些以乞讨为职业的流浪人员,劝说不成也无法采取强制手段,使得这些流浪人员的管理出现盲区。(本报记者 陈海芹 李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