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黑作坊调味品造假 普通酱油贴标签变身味极鲜

来源:-- 2010-11-28 07:27:17 字号:TT

黑作坊里查获大量冒牌“味极鲜”、“黄豆酱油”

莱西质监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点、封存

    青岛新闻网11月28日讯  市民在购买调味品时,可得看仔细了,稍不注意就给假冒伪劣产品留下了可乘之机。近日,莱西市质监部门接市民举报,端掉了一个专门生产冒牌酱油的黑窝点,现场查获大量“成品”。目前,质监工作人员已对黑窝点进行了查封。

    劣质酱油贴标签变身“味极鲜”

    11月24日下午4时许,有市民向莱西质监部门举报,烟台路北端仁和梅苑的一间门面房内,有人生产冒牌酱油。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立即对该窝点展开调查。

    当天傍晚,一些“工作人员”正准备“开工生产”,质监工作人员迅速出击,将黑窝点一举端掉。据执法人员讲,进入该黑作坊时,屋内一台小型锅炉正在烧水,旁边一搅拌机内盛装褐色液体正在运转,四周堆满桶装酱油、植物蛋白液和冰醋酸等物品,在楼梯角堆放着山梨酸钾、甜蜜素、呈味核苷酸二纳等物品,二楼则发现了用于包装的纸箱和大量的“味极鲜”、“优质米醋”、“黄豆酱油”等标签。

    经调查,该加工点负责人刘某现场提供不出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合法有效证件。据他交代,他们低价买来普通酱油,稍加加工,贴上自己印刷的“味极鲜”标签,就上市销售。这些产品,主要销往农村大集以及一些城乡结合部区域。

    在黑窝点现场,质监工作人员共查获贴有“味极鲜”标签的酱油5桶,未贴标签的30余桶。该窝点涉嫌假冒他人厂名厂址造假生产,执法人员依法对现场物品进行封存。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中。

    选购酱油有窍门

    面对商场中琳琅满目酱油,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还缺乏足够的常识和科学的鉴别方法。对此,记者咨询了质监工作人员,特意为大家介绍一些鉴别酱油的小常识,供大家在选购时做参考。

    首先,酱油的颜色不是越深越好,因为酱油颜色是由酱油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相互作用生成的一种化合物——“焦糖”来决定的。酱油颜色越深,意味着营养物质氨基酸及糖类的消耗越多,颜色深到一定程度,酱油中的营养成份也就所剩无几了。

    其次,酱油不是越鲜越好。一般来说,豆粕、小麦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给酱油带来了鲜味儿。很多消费者认为酱油越鲜越好,于是一些生产厂家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在酱油配兑时添加水解蛋白质、谷氨酸、核苷酸等,这样做虽然可以增鲜,但对人体健康不利。

    再次,价格越高并不代表酱油等级越高。很多消费者购物时,喜欢根据价格高低判定其质量优劣,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优质酱油澄清、无沉淀、无浮膜、色泽呈红褐色,比较粘稠,细闻有酱香味和酯香味。

    现在市场上酱油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之分。国家也有明确规定,在酱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质量等级和氨基酸含量。有的消费者在选购酱油时往往忽略这一点,而去追求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酱油。

    此外,调味汁、酱汁并不就是酱油。调味汁、酱汁与酱油是两码事。国家在酱油的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其氨基酸态氮每百毫升不得低于0.4克,而调味汁、酱汁其内在质量不执行酱油标准,基本不含氨基酸态氮。(记者 王安)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