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山科大博士生志愿捐献器官 成青岛博士第一人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0-11-24 11:23:19 字号:TT

    红十字会颁给张彬的荣誉证书。本报记者 李珍梅 摄 肝脏、心脏、皮肤、肾脏……在遗体器官项目的10个空格里,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打上了勾。博士生志愿捐献遗体的全部器官,这在岛城是第一例。日前,张彬的事迹在山东科技大学不胫而走,引来一片不小的波澜。

    医院见闻引发他捐献念头

    29岁的张彬,1.75米的个头,戴着眼镜,皮肤白皙,看上去人如其名,文质彬彬。这名山东科技大学2008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几个月前,瞒着所有的人,他在开发区红十字会签下了一纸志愿书,志愿在死后捐出自己的所有器官。

    这个念头缘于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一场意外事故。四年前的一个晚上,张彬在教室不慎滑倒摔成重伤。

    住院的5个多月里,张彬在忍受伤痛的同时,也看到了许许多多患者因为不能及时治疗而失去生命。张彬说,每次听到隔壁屋里的痛哭声,就知道又是一条生命消失了。而这些无不触动着他的内心。

    住院期间,护士给他讲,一个19岁的小伙子,身故后捐出了两只眼角膜、两个肾还有肝、心脏等7个器官,挽救了一名心脏衰竭患者、一名肝衰竭患者、两名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让两名先天性角膜病患者见到了光明。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张彬,也让他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从那时起,张彬想好了,要捐献自己的器官!

    7天软磨硬泡赢得爸妈同意

    今年5月底,在黄岛一家大型商场门前,张彬看到了一辆献血车,车上“捐献器官”的宣传语再次燃起了他内心已久的愿望。他当即向工作人员详细咨询有关遗体器官捐献的程序,第二天就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领取了《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填写志愿书需要留下父母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为了过父母这一关,张彬费了不少心思。

    趁回老家德州审车的七天时间,张彬想好好和父母谈谈这个事。可儿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啊!对张彬的决定,父母坚决投了反对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能身后体无完肤?孩子读了这么多书,怎么有这个稀奇古怪的想法?爸爸妈妈感觉儿子的“脑子有问题”,让他好好学习,不要参加这种活动。

    “当时我只有7天的时间,没办法,只能软磨硬泡。”7天里,张彬几乎天天和父母说这个事儿。和他们讲过道理,也发过脾气。到最后,骗他们说只捐献眼角膜,父母才最终‘妥协’了。由于父亲在外出差,张彬的表姐替写了相关内容。而当张彬拿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时,在所有的捐献项目上都划上了勾。

    为防意外捐献卡随身携带

    2010年6月2日,张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在《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他坚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肝脏、心脏、皮肤、肾脏……在遗体器官项目的10个空格里,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打上了勾。

    对生命,张彬很看得开。他说,一个人死了,一把火烧了,既浪费又不环保,但如果自己的器官为需要它的人服务着,他觉得自己还活在这个世上,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打那之后,张彬随身都要带着一张遗体器官捐献卡。卡上写着:“我自愿在身后将遗体捐献给山东省红十字会,用于医学科学事业,请亲属遵照我的意思。”并附有张彬的亲笔签名。

    张彬对此解释说,万一哪天发生什么意外,人们可以根据这张卡片,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联系相关部门,来移植他身上的器官。原来,一个人的器官,在12小时之内最适合移植,因此张彬一直都随身携带在身边。

    “我这是时刻准备着。”张彬笑着说。

    “爱心公益大使”引来追随者

    志愿捐献器官,在张彬看来原本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却因为一张表格泄露了天机。

    11月,张彬申请一项奖学金,填写获奖情况时,写了一个青岛红十字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什么证书?辅导员贾强老师追问,小伙子这才讲出了实情。

    “听说他捐献器官,我们挺震惊。”张彬的同班同学李忠建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发现他的钱包里装着捐献卡,大家才确信了这个事。在不少同学看来,平时连献血都没接触过,更别说捐献器官了。

    张彬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在学校里被称为“爱心公益大使”,在生活中他常常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出院后,家里给他买了一辆车,这辆车几乎成了校园里的公共服务车。每年开学的时候,他就把他的车用来接新生;在路上碰到有同学搬宿舍,即使不认识他也会主动为他们拉行李。

    张彬的事迹在学校传开后,不少同学打电话向他咨询捐献器官一事。今年上研二的崔丽敏表示,捐献器官,在高校里基本没有什么接触,但听说张彬的事迹后,同学私底下讨论“怎么捐献”这一话题比较多了。她也有捐献眼角膜的意向,目前正在联系当中。(本报记者 李珍梅 于健)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