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聚焦岛城消逝中老建筑 夹缝文物呼救生存(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0-11-14 06:40:59 字号:TT

    海草房、老碉堡、老房子……一些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正在一点点消失。文物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更是一个城市人文资源的标志,当我们习惯于与它们为伍、以它们为骄傲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其中一些文物面临困境,比如海草房、碉堡、营房、老商店等,因为年代不太久远,位置偏僻,或者数量尚且比较大等原因,尚未被列入正式保护范围内,遭到的破坏比较严重。如何保护这些“夹缝里的文物”,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提上议程的问题。

    60岁碉堡群企盼呵护

    在胶南市东部沿海地区,目前存有碉堡四五十个,它们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大部分保存完整,也有个别的遭到掩埋或者破坏。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表示,这些碉堡尚未被列入保护文物范围,当地一些居民认为,这些碉堡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应加以保护。 碉堡成了一处景点

    “胶南最出名的碉堡当数灵山湾海水浴场那一座了。”胶南市文物爱好者韩西谦说。记者和他一起来到胶南海水浴场看到,这座碉堡为正方形,混凝土砌成,长两米有余,高约3米,堡壁半米多厚。

    “这座碉堡已经立在这里几十年了,当年修建海水浴场时,我们就没舍得挪走它,现在它已经是这里的一处景点了。”胶南市海水浴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施工挖了个“底朝天”

    烟台前村北的一处碉堡高高地孤立在一处土坡上。“这里原本是一片平地,后来村里人不断从周围取土,最后就将这个碉堡孤立起来了。”烟台前村民老刘告诉记者,这处碉堡建于1953年,施工了接近两个月。

    在胶南水城南侧的一处碉堡立在一处洼地里,已经是 “底朝天”。“前几年水城搞基础工程时,有工人开着挖掘机在这里挖土,结果导致碉堡翻了个底朝天,还差点伤到人。”烟台前村一位村民说。 碉堡数量正在减少

    “上世纪80年代时,胶南沿海地区尚有碉堡六七十个,现在能见到的也就四五十个。”韩西谦说。

    “这些碉堡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我军巩固国防设立的,虽然年代不是太久,但毕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而且也对现在的孩子进行红色教育提供了实物,因此很有必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韩西谦说,有些单位施工时缺乏保护意识和经验,导致一些碉堡被埋掉或者遭到破坏,让人非常气愤。“我们真心希望有关部门保护文物能具有前瞻性,不要等失去了再后悔。”韩西谦说。

    文物部门正考虑保护

    胶南市博物馆翁馆长告诉记者,胶南文物部门已将早报此前报道的高架水渠列入了保护文物考察范围,但这些碉堡因为年代太近等原因,尚未列入保护文物考察范围,“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胶南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碉堡,分布状况如何。”翁馆长说,对于这些碉堡、老营房等尚且处在夹缝里的文物,虽然没被正式列入保护计划,但他们在密切关注着。“因为这些文物同样有它的独特性,同样具有特殊的实物教育意义,文物部门正在积极向上级部门请示,希望能早日采取措施对它们加以保护。同时也希望市民和施工单位手下留情,多一些呵护。”翁馆长说。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