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探访青岛里院 深藏在老城区的城市记忆(组图)

来源:-- 2010-11-12 07:30:01 字号:TT

 

站在对面的一座高层上俯拍四方路里院历史文化街区

上午时分,黄岛路的市场已经非常热闹,熙来攘往的人群伴着商贩的吆喝声,充满市井气息。

    青岛新闻网11月12日讯 11月10日,在市政府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局对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青岛市目前确定新增历史文化街区8处,四方路里院历史文化街区也位列其中。

    青岛里院:洋楼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

    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样,里院建筑是青岛地域性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青岛的里院大多是二到三层的木头结构房子围成的一种院落,后期也有四到五层的砖混结构,基本都是直排竖分的西式商住一体楼房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围合式平房相结合的产物。里院分为“口、日、凸、目、回”五种类型,依次为独院、两进院、不规则院、三进院、套院等。

    青岛的里院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据相关史料记载,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的里院达到鼎盛时期,全市共有700多个里院形式的居住单元,其中,里有500多个,院有200多个。里院的生活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给青岛人的生活记忆里镀上了极其特殊的、难以忘怀的光泽,它直接影响了里院居民的思维、情感、行为和处世方式,进而引导和带动了青岛地域人文特征的形成和完善,并在其中占有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房子残破不堪

    现场探访:老建筑破败不堪

    有人说,旧里院不但是老青岛人避风挡雨的居所,更是青岛历史的见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着一百多年前雨水的味道。这样的描述很诗意,但四方路一带里院内的生活环境并不如人们想像般美好。

    走进四方路上的一处里院,狭小、拥挤的空间,各种生活用品和杂物堆地满满当当的,随处可见风化起壳的砖墙,满眼七零八落的管线。墙体开裂、破损,还有那些临时性的修补。“几乎每天都有来拍照的,破破烂烂有什么好拍的?”看到记者手中的相机,院里的一位大姐对记者说,据她介绍,这个院里住着十几户人,每家十几平方米的面积,使用公用厕所,一起用水龙头接水喝,她婆婆就出生在这里,在这十几平方的小屋里,出生了三代人。“有能耐的都搬走了,都租给外地人了,我要是有钱肯定也搬走。”说起这些,大姐一脸愤愤。

   走进附近其他的几处里院,也都破败不堪。提起现在的居住条件,院内老人直摇头,一个院共用一个厕所,房子也都很破,一到夏天就漏雨。不少地方的墙皮都酥了,连钉子都钉不住,晚上睡觉都能听到墙上掉沙子,老居民盼望改善住房条件的心理十分迫切。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