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超三成城市陷垃圾围城 焚烧厂建设引担忧(图)

来源:新华网-- 2010-10-31 13:05:38 字号:TT

    10月12日,游客在世博园蒙特利尔案例馆参观。在一个由720块活动面组成的动态多媒体屏幕上,蒙特利尔向参观者展示了把采石场和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大型绿地公园的圣-米歇尔环保中心案例。这一案例曾荣获“最适宜人类居住社区国际奖可持续发展类金奖”。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政府监管如何消除公众疑虑?

    对垃圾焚烧厂最有资格质疑的,是周边群众。

    富乔附近3公里范围内有3个村子,村民约1万人。记者前往距离最近的马辛庄,随机对十几位村民进行了采访。一位杨姓村民的态度很有代表性:“这个厂看起来污染不大,但他们会不会在厂房里捣鬼,我们拿不准。”

    技术再好,也可能有人违规操作。目前全国运营的80多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不止一次被曝出超标排放的消息。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约束,是公众对垃圾焚烧厂的疑虑之一。

    大同市环保局长赵晓宁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对企业随时抽样、抽查,对有些指标是24小时在线监控。” 但他承认,建立一套全程监控体系尚有难度。对二噁英,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控。

    富乔公司董事长张建功希望以加强内部管理来取信于民。他讲了一个细节:按设计,厂房内处于负压状态,臭味无法逸出。可是三个月前,一位参观者说:“还是有点味道。”为此,全厂员工紧急排查了三天,最后发现,在卸料车间外墙一台空调边上,有个针尖大小的裂缝,影响了厂房的密闭性。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有些地方花巨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却很低,导致环保排放不合格。二是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垃圾焚烧的招牌,实际搞的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火电”。

    “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说对垃圾焚烧厂无法有效监管。”徐海云说,“只有政府和企业都严格履行职责,增强公信力,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困局如何破解,焚烧是否方向?

    初次走进富乔的人会感到惊奇,这个厂的确与众不同。很难把它与想象中的“垃圾”联系在一起。现代风格的办公楼、大片绿色园林、淡蓝色的宁静厂房,听不到噪音,闻不到臭味,见不到灰尘,看上去更像个漂亮的公园。

    而富乔只是中德公司承建的十几座垃圾焚烧厂之一。陈泽峰说:“我的理想是把垃圾焚烧厂建到市中心去。只要技术到位,管理严格,建在闹市区也不会有任何危害。”

    针对国内建设垃圾焚烧厂的争议,徐海云打开美、日、德等国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给记者看,说明焚烧在各国近年垃圾处理中所占比例一直有增无减,焚烧仍是世界垃圾处理的主流。 不管专家怎样争论,有一点无法回避:垃圾威胁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处置方式何去何从?必须作出抉择。

    综合利用,是“反烧派”推荐的首选处理方式,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这种办法的难点在于中国垃圾分类很不到位,必须全民发动,在丢垃圾时就严格分类堆放。

    记者发现,对这种方案很多人都叫好,但同时认为实际操作很难。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说:“提高全民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就我所见而言,垃圾焚烧厂是处理垃圾最好的方式。”

    他以富乔运行近一年来的成绩为例说,这个厂把垃圾减量至20%,又把灰渣用来制砖利用;垃圾燃烧的热量又可以用来发电。“解决了困扰大同多年的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可以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创造。”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程泽业认为:“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利有弊,我们只能选择利大于弊的方案。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与填埋、综合利用相比,建垃圾焚烧厂是更加有利的方案,见效更快,利用更充分。”但他同时提醒,现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制定标准,引导这个行业规范发展。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