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检报告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8月,我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土资源管理和执法监察中不作为、乱作为等渎职犯罪案件590件781人。
当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委员长会议举行。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赞成,将胡锦涛提名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人事任免案提请会议表决。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康生作的关于社会保险法草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和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草案修改意见的汇报。
■ 报告
年均审结600万件民事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昨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改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透露,去年11月至今年8月,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6375件8840人,同比分别增加6%和10.6%,其中重特大案件3019件,同比增加9%;查处县处级以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98人,同比增加8%;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1.2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关于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年均审结各类民事案件近600万件,比前五年年均结案数增长22.82%。
在加强调解的背景下,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经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和解或撤诉的案件占审结民事案件的61.39%,今年上半年达到65.78%。
王胜俊建议加快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完善审判监督制度,确保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职能的充分发挥,完善民事简易程序,建立小额案件一裁终局的速裁制度,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
■ 声音
委员:少数法院攀比调解率
针对民事审判中加强调解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醒法院要防止攀比调解率,不应简单地以调解率评价法官。
姜兴长委员说,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法院程度不同地存在盲目攀比调解结案率的现象。由于片面追求调解结案率,有的案子违背自愿调解原则,以法官身份强制调解,忽视当事人权利保护。有些当事人担心得罪法官,往往违心接受法官的调解安排。更有甚者,双方当事人相互串通,虚构民事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通过合法的调解程序,促使法院做出错误的调解书。这样的虚假调解,结果往往损害案外第三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
姜兴长建议,对调解不能硬性下达考核指标,更不要简单地以调解结案率的高或低、升或降来评价一个法院、评价一个法官。
对于司法权威,陈斯喜委员认为,“现在很多的干预主要来自地方。法院要真正成为国家的法院而不是地方的法院,避免地方的干预,这方面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