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首台国产火车头青岛造 奔波58年荣归故里(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0-10-22 03:14:17 字号:TT

 

   ◆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荣归故里,将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永久保存。

    “八一”号蒸汽机车1952年7月26日诞生于目前位于四方区的四方机厂,该机车因为“八一”前夕诞生而被铁道部命名为“解放”型“八一”号,编号为解放“2102”。昨日,在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的棘洪滩厂区内,记者看到了这台当年承载了众多机车工人骄傲的蒸汽机车。庞大的蒸汽锅炉车体和大容量的煤水车身, 很容易触发人们头脑中熟悉的电影镜头:一辆响着呜呜汽笛、冒着股股白烟的蒸汽机火车,“轰哐、轰哐”由远及近,快速驶来……

    说起研制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历史,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企业文化部负责人介绍说,自1900年建厂直至新中国成立,四方机厂只能修修配配,从未真正制造过一台机车。自188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开始到1952年,70多年里,在中国大地上奔跑的机车,没有一台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只能依靠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捷克等国家进口。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那时候,四方机厂的职工们非常渴望在解放后结束中国人不能自己制造机车的历史。

    “至今不少健在的职工还记得,朱德总司令到四方机厂视察的事情。”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工厂史志记载,1952年4月,朱德来到四方机厂视察,他对工厂自行研制机车寄予厚望,作出了“四方机厂工人要为中国人争气,造出自己的国产机车”的重要指示。

    在朱德视察工厂三个多月后,1952年7月26日,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组装完成并试运行。1952年8月1日,四方机厂举行了隆重的下线典礼。“八一”号机车,身披红绸,接受青岛市党政领导及广大职工的检阅……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蒸汽机车的历史。随后“八一号”驶向北京,肩负起抗美援朝和建设祖国的重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自己生产制造的第一台火车头是一台蒸汽机车,它就是当时青岛四方机厂1952年生产的“八一”号蒸汽机车。在外工作奔波58年后,国产首台火车头终于叶落归根,荣归故里。昨日,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为整修一新的“八一”号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回到家的“八一”号被安置在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位于城阳棘洪滩的厂区内。“‘八一’号蒸汽机车凝聚了新中国铁路工业人的智慧、勤劳和勇敢,一直鼓舞着四方机厂一代代职工的精神和斗志。”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恶补知识克服种种难题

    在昨日的“八一”号回家揭幕仪式现场,记者还听到一个关于“八一”号生产的故事。虽然当时的四方机厂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修造经验,但要自己制造机车,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机车制造的关键技术都由国外厂家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摸索来克服困难。月牙板是机车上很重要的部件之一,表面硬度很高,需要进行表面渗碳处理,但其中的技术参数却无法得知。当时,工厂里没有完备的化验室,化学药品也不多,而有关的技术知识更不足。老工人丁学文决心搬掉这只拦路虎,他白天去商店询问化学药品的含碳情况,晚上让孩子给他读化学书,通过恶补化学知识,并经过反复试验,这一难题终于被攻克。

    辛劳40年光荣退役

    “八一”号蒸汽机车青岛下线后,马上走上繁忙的工作岗位,首个重要任务是支援抗美援朝。“八一”号蒸汽机车重92.07吨 ,车长22.6米,构造速度80公里/小时,模数牵引力236千牛。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八一”号服役后,表现出了优良的工作性能。从1952年至1960年,四方机厂共生产了216台该型蒸汽机车,成为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铁路运输的主型蒸汽机车。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八一”号开始在国内铁路线路工作。在此后几十年的岁月里,该机车始终奔驰在铁路线上,为祖国铁路运输和经济建设服务。1992年5月30日,“解放”型 “八一”号蒸汽机车在淮南机务段光荣“退役”。之后,该机车参加了历次蒸汽机车节展示活动,并由大同机车车辆厂保存。在南车青岛四方公司喜迎建厂110周年之际,大同工厂将机车赠送给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

    “三顾”大同终将功臣带回家

    退役后曾被冷落 一位热爱蒸汽机车的工程师让它免遭报废命运

    说起“八一”号从退役到回家的18年经历,南车青岛四方公司企业文化部负责人颇多感慨。原来,1992年5月退役后,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一辆普通的报废机车,停放在机务场站的一个角落里。如果不是大同机车车辆厂一位热爱蒸汽机车的工程师发现,并妥善保存下来,这国产首台“火车头”最终的命运或许就像它的大多数“弟兄”一样,退役报废,解体成废旧钢材回收利用。

    因为热爱蒸汽机车,那位大同工厂的工程师始终在寻找这辆国产首台蒸汽机车,当他最后在淮南机务段场站角落发现“八一”号时,欣喜异常。通过双方协商,大同机车车辆厂将退役的“八一”号保存起来,此后“八一”号作为国产首台蒸汽机车,多次参加相关展览。

    “八一”号的娘家人——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近年来也一直打听它的下落。2008年,南车青岛四方公司企业文化部门获悉,“八一”号保存在大同工厂的消息后,两年时间内,三次赴大同,为“八一”号能荣归故里与大同工厂展开协商,并最终将它领了回来。

    “考虑到年迈的‘八一’号已经不能再在铁路上运行,我们只能通过汽车将其运回。”为了把近百吨的“八一”号拉回家,南车青岛四方公司安排了三辆大平板车,将机车整体分解成三部分,用了三天三夜跨越上千公里才让它平安归来。

    蒸汽机车制造历史

    ■解放 (JF)型蒸汽机: 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成功制造我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到1960年停止生产,共计制造455台。

    ■“胜利”(SL)型蒸汽机: 四方工厂于1956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新车命名为“胜利”型,代号SL。到1959年停止生产,共制造了151台。

    ■ “建设”型蒸汽机车: 1956年大连工厂在“解放”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机车,命名为“建设”型,代号JS,并于1957年试制了第一台样车。

    ■前进(QJ)型蒸汽机车: 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由大连工厂自行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干线货运蒸汽机车。命名为“和平”型,代号HP。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反帝”型,文化大革命后改称“前进”型,代号QJ。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