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省内各地网站> 烟台> 烟台网闻 > 正文

烟台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为主体 机构养老为补充

1
2010-10-16 14:54:05 烟台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6日,九九重阳节至,也是山东省第23个老人节。在这个中华民族共同敬老的日子里,社会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身边那些日渐老去的身 影。来自市老龄办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增至115.86万,占总人口的17.7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突破20万。

    老龄化日益严峻,今后,烟台老人怎样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强化老年人

物质、精神双重保障,全力推进养老“一键通”服务,给老人建一座无围墙养老院,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全方位服务———“烟台养老模式”呼之欲出,未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幕幕绚丽多彩的“夕阳红”。

    编织一张“保障网” 物质精神双重满足

    老年,相对于青年或者中年时期来说,也许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尽管由于阅历的丰富,这是一生中最睿智的时期,然而,也是人生最无奈的一段生命。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市失能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空巢化趋势也日益突出。”市老龄办主任巴信崇说,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四化”问题相互交织。今后二三十年,全市老年人口将以年均4-6万的速度猛增,人口老龄化将大大加速,老中青(少)“三分天下”的人口格局已成必然。

    老龄化大潮袭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围绕养老边缘化的突出问题,我市大力开拓社会养老途径,努力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尽心尽力编织一张养老“保障网”。

    10月15日上午,家住芝罘区福乐里8号楼的103岁老寿星毕萃新接过了毓东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1200元长寿补贴,老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虽说老人不缺吃不缺穿,生活也非常幸福,可老人用这些补贴帮助过很多困难家庭。

    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各县市区推行实施高龄老人“财政养老补贴”政策,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扩大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增加优待内容。目前,全市13.1万老年人享受财政养老补贴制度,财政拨付资金总额达3173万元。同时,大力推行村居养老补贴政策。目前,全市共有1963个村居实行养老补贴制度,占村居总数的29.3%;享受补贴的老年人数22.2万人,占村居老年人总数的31.3%。

    “为老年服务要用心。”巴信崇说,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我市大力实施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银龄安康工程”,开辟惠老新途径。去年,全市共为29万老年人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投保额467万、老年人占可保比例的32%。目前,全市出险2067起,赔付老年人医疗费384.64万元。现在,全市第二轮投保工作已经启动,预计覆盖面将达到50%以上。

    夕阳可以是安乐雅致的,也可以是活力四射的。现今,无论是静谧的清晨还是喧嚣的傍晚,走在烟台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看见老年人活动的身影。10月15日晚上6点30分,市文化中心广场像往常一样热闹异常,优美的健身操、激情的拉丁舞蹈、默契的交谊舞……这里是老人们茶余饭后尽享欢乐的舞台。

    “老人的需求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市老龄办主任巴信崇说,就当前我市老年人的需求情况来看,“老有所养”仅仅解决吃饱穿暖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精神文化“赡养”;“老有所乐”仅仅解决唱歌跳舞问题也是不够的,还需要让老年人在娱乐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近年来,我市根据城乡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赡养”需求,打出文化养老牌。文化养老,首先要让老年人有活动的场所。五年来,新建老年活动室1534处,其中示范点783处,使得村居老年活动场所达到5500多处,占村居总数的80%以上,提前实现了“十一五”末全市80%以上的村居都要有老年人活动场所的目标。

    舞蹈、合唱、器乐、戏曲……烟台老人个个身怀绝技,多年来苦于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2009年11月,烟台市老年艺术团成立,今年4月进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紧接着,栖霞、福山、莱阳、龙口、开发区等县市区相继成立了艺术分团,先后开展大手拉小手、老年才艺大赛、老年书画大赛、魅力风采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今年6月,结合全市开展的“读唱讲做”活动,市老龄办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全市首届老年艺术文化节”,共有82个老年文化团体、1500多人、120个节目展演。还推荐了27个节目参加全省、3个节目参加全国老年文化艺术节比赛并获奖。老年的歌声、笑声响彻了胶东大地,老年人在文化养老的氛围中充实和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的需求变成了社会财富。

    送上一份“敬老情” 足不出户享受周到服务

    10月12日上午9点,家住金海岸小区的王大爷来到附近超市买了10斤大米。王大爷今年75岁,老伴患严重的过敏性哮喘,不敢出门,子女由于工作忙 ,平时很难过来照顾。对于王大爷老两口来说,目前,最缺乏的就是生活上的照料,一些体力活,老人家根本没法完成,这是让他们最烦心的。

    王大爷的困扰,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困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今天,很多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不但无法下楼购物、求医,而且在遇到危险时还无法紧急呼救,甚至记不住自己子女的电话号码。今后,这种情况将有改变,作为烟台养老模式的“大脑”———无围墙养老模式的推出,将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周到服务。

    什么是无围墙养老模式?巴信崇告诉记者,无围墙养老院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是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的重要一步。它以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为支撑,成立市级养老服务呼叫指挥中心,建立老年人和服务企业信息库,汇总老年人服务需求,组织企业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通过注册纳入虚拟养老院,由加盟企业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物业维修、娱乐学习、应急救助等多项服务。

    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大多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更为青睐。市老龄办抽样调查统计显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口占89.15%,其中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口占34.87%。

    “计划用3-5年时间,逐步在城市中心区建立起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广覆盖、宽领域、多元化服务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巴信崇说,今后,老年人在家中,只要有需求,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得到全方位服务。

    目前,芝罘区、牟平区已经建立了区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级工作服务网络,设立了信息平台和呼叫热线,并实行政府出资购买岗位,整合下岗、义工、志愿等人力资源,以市场化手段发展养老服务联盟,推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现在最缺的就是助老服务技能人才。”巴信崇说,今后,我市将利用职业学院、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教育或人保部门发给学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年内争取培训养老、家政等服务人员2000人以上。

    给老人安个“家” 机构养老满足不同需求

    10月15日上午,烟台市夕阳红老年公寓成了欢乐的海洋,鲁东大学法学院爱心驿站义工给老人们带来了歌唱、魔术、舞蹈等节目,陪老人们聊天,给他们带去节日的快乐。“住在这里的老年人都非常开心。”夕阳红老年公寓总经理刘万华说。

    近年来,我市根据城乡老年人的需求,引领养老模式构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型,逐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方式。机构养老方面,“敬老院+老年公寓”模式已经形成,敬老院正由单一的五保集中服务向集中供养和社会代养服务转型。

    为了给老年人打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办和民办养老入住机构达65家,床位达7068张。通过对乡镇敬老院的改扩建,敬老院总数达133处,总床位数达15478张。其中,省“一级敬老院”84处。在确保五保老人愿进全进率达到100%的基础上,敬老院为社会代养老人达到4000多人。目前,在老年人口每年以4%的速度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全市养老入住机构的床位数已由“十五”末的1.5%提高到现在的2.0%。

    巴信崇告诉记者,虽然受传统观念、制度约束等因素影响,机构养老难被大多数老年人接受,但在居家养老模式还未完全成熟的前提下,机构养老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基金3.8亿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敬老院总数达到133处;目前,14个县市区已有11个建成或将开工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10亿元以上;投资9000万元的烟台市老年大学项目,功能涵盖教学、会议、住宿、餐饮、娱乐等内容,可同时容纳3000名老人学习和活动;全市集体兴办的养老入住机构27个,其他各种养老设施1534个,总投资10.5亿元;全市由个体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达29处,投资总额1.8亿元……养老设施建设由“政府投入”向“社会投入”转型,以市县为示范、社会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烟台开发区打造滨海旅游天堂 三高端项目崛起
下一篇:2200万游客观世博游烟台 特色旅游产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