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开“药方”专治滥用抗生素 过多使用导致一些病人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无药可救” 中国疾控中心:使用抗生素要坚持“四不”原则
“抗生素的滥用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境地,一些医生和家长动不动就使用特效的高级抗生素,虽然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但后患无穷。”昨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耐药细菌知识问答》,提醒公众慎重使用抗生素药品,岛城临床专家表示,“四不”原则环环相扣,能有效阻止抗生素的滥用。但具体执行时还有很多困难。
45岁结核病人“无药可救”
“实在太可惜了,才45岁就没法救了,因为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所有的抗生素药物对他体内的结核杆菌都不起作用。”市胸科医院院长助理、医教科主任刘玉峰给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结核病人刘启(化名)因结核病发作来医院,细菌培养后医生们全惊呆了,因为他体内的耐药菌能扛得住所有抗生素,也就是说他已经“无药可救”。而“超级耐药菌”出现的根源,正是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原来,刘启36岁时患上肺结核,吃药一个月后身体逐渐恢复,他自我感觉良好便停药,可不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肺结核复发,于是再次吃药,之后的治疗中,患者总是感觉见效就停药,“反复停药导致体内的细菌杀不干净,也没能有效控制,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越来越强,这种不彻底的用药最终促使耐药菌的产生。”刘玉峰说,10年的不合理用药足以将低级的细菌“逼”成超级耐药菌。
对症合理用药才能有效
对中国疾控中心提出的抗生素使用“四不”原则,刘玉峰分析说,生病后病人不要“随意买药”,因为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细菌感染,比如说感冒,如果是风热型,那么抗生素毫无作用;即便是细菌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耐药级别都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因此不明情况的患者应谨记 “不自行选药”,更要记得“不任意服药”;“选对了抗生素药物,使用起来也要有规律,一般抗生素药吃3-5天,如果吃了一天就停药,体内的药物浓度过低而不能杀死所有细菌,残留的细菌反而有了一定适应性,此时若不继续用药,耐药性就形成了。”刘玉峰说,“四不”原则所说的意思是有病就医、对症用药和按时服药,都是简单而实用的道理。
半数小病号用药太高级
“现在屁股针越来越少了,有时给小病号开药打屁股针,家长就会翻脸,非得要输液治感冒,他们觉得用便宜药不踏实。”海慈医疗集团儿科主任医师秦璞说,她从临床接诊中分析,至少有一半的小患者使用了比较高级的抗生素,而实际上用普通的药就足以治病。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输液治疗的普及,使用红霉素抗细菌的“屁股针”已在岛城医院销声匿迹,伴随输液普及的是各类抗生素的二代、三代产品,患者体内的细菌在这种情况下,耐药性不断提高。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先口服,之后才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在前面的办法有效时,不应该选择后面办法,尽量减少高级抗生素的使用。”秦璞提醒家长和部分滥用抗生素的医生,孩子生病后,首先要判断是哪种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之后再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千万不要图康复迅速而选择 “好药”,否则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追求高利润也导致滥用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临床专家告诉记者,除了病人和家属希望用好药外,盲目追求利润也是抗生素被滥用的原因之一,为了获得高利润,现在的药品企业都争相制造更高级别的抗生素药物,某些医生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也主动给患者开“好药”,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此外,很多食品中被违规加入抗生素物质,也是导致人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原因之一。 (记者 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