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省内各地网站> 威海> 空间头条 > 正文

威海诞生天价海参 12万一斤

1
2010-09-24 23:53:2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威海诞生天价海参 12万一斤

    9月10日,在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济南)国际海参文化节上,500克来自威海西霞口集团的野生干品海参,最终被济南一家餐饮集团以12.6万元的天价竞得。“如今,我们威海的海参走出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时代,被众多客商和消费者所青睐,这功劳应当属于工商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啊!”得知这一消息后,威海市海参协会秘书长林乐福高兴地说。

    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威海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参种类甚多,可供食用的有20多种,其中刺参为上品。威海养殖的海参绝大多数为刺参。刺参是食用海参中最为名贵的品种,自古以来被誉为“海产八珍”之一,名列海味之首。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拥有近千公里黄金海岸线,各海区海底比较平缓,海底大多为泥沙质,藻类资源品种多,浮游生物丰富,水质无污染且肥沃,浅海年均温度10℃至15℃,年均盐度在30‰左右,适合刺参生长的-15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达到330万亩,是刺参生长的理想之地。

    地理标志助力 威海迈向海参强市

    在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威海市工商局立足海洋优势,大力扶持海参产业发展。该局通过运用政策指导、开辟登记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红盾帮扶工程等措施,鼓励支持大型渔业公司、养殖场以及养殖业户从事海参养殖,使海参养殖成为该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几年来,在威海市工商局的努力和帮扶下,海参养殖从“小不点”产业一举发展成为全市水产养殖业的领军产 业。在深入走访和调查的基础上,威海市工商局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刺参是威海市最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最好、最能叫得响的地方特色产品。但是由于海参养殖业户、加工业户品牌观念淡薄,造成威海海参知名度不高、卖不出好的价钱。为扶持海参产业做大做强,2005年,威海市工商局积极发挥经济参谋作用,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培育“威海刺参”地理标志商标,大力实施海洋产品品牌战略的建议。同时,该局组织人员深入渔业企业和养殖业户,广泛宣传《商标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海洋品牌意识。在威海市工商局的努力下,威海市成立了海参养殖加工协会,全市有30家从事海参养殖、加工的企业加入该协会。海参养殖加工协会的成立,为注册“威海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搭建了平台。紧接着,在注册“威海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中,威海市工商局又积极组织人员帮扶海参协会组织各种上报材料,落实专人进行全程服务指导。进军海参强市

    去年2月份,“威海刺参”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注册后,为了让“威海刺参”这块金字招牌最大限度释放发挥它的品牌价值和经济效能,该局加大对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和保护的力度。在该局的指导下,威海市海参协会帮助会员单位建立健全了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和管理制度,实现一个商标“四个统一”——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控制体系和统一外销价格,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向全国海参养殖强市进军

    “威海刺参”地理标志的成功注册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提高了养殖的积极性。宁津镇镆铘岛的老养殖户张建国一路见证了威海刺参的发展历程。“以前只知道把自己的参养好,哪里知道什么是品牌。2006年,鲜参只卖80元/公斤。现在不同啦,别小看这小小的标签,贴上它,这价钱马上就翻了个番,今年卖到200元一公斤啦。”张建国乐滋滋地对工商干部们说,“如今,我 又承包了两个参池子,一年下来,估计赚个百八十万是不成问题了。”

    近年来,好当家集团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兴建了“金海湾工程”,使湾内养殖面积达到4.3万亩,年产优质海参1000万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今年上半年,以海参为拳头产品的好当家集团海参销售收入达1.36亿元。

    据了解,“威海刺参”地理标志商标争创成功后,到去年底,全市海参养殖面积达到24万亩,占全部海水养殖面积的31.8%,约占全国的1/10,全省的1/4。去年,全市海参产量达到3万吨,约占全国的1/3,全省的1/2;鲜参收入达到40多亿元,占全市水产养殖总收入的29.6%,全市海参加工增值部分收入可达到2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参大市。目前,威海市海参育苗业户发展到60多家,养殖业户近3000家,加工单位400多家,营销店600多家,专营海参馆30多家,这些单位直接吸纳消化就业人员4万多人。去年,海参加工企业共上缴税金485万元。威海市有关部门规划,力争经过3—5年的发展,全市鲜参年产量再提高一倍,年鲜参收入力争突破百亿大关,向全国海参养殖强市进军。(刁其君)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威海今明两日天气放晴气温缓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