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正是青岛人吃螃蟹的好时候,而岛城最有名的螃蟹莫过于崂山会场梭子蟹了。但是,目前会场蟹子身价陡涨、奇货可居,一百块钱都难买到一斤,市区的农贸市场里更是难见会场蟹的影子,那么往日颇让青岛人骄傲的会场梭子蟹到底都到哪去了呢?为此,记者来到崂山区王哥庄会场村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正文】
记者中午时分赶到崂山区王哥庄会场村,此时正逢退大潮,码头上七七八八地停靠着一早出海捕蟹归来的本村渔船,渔民们把辛苦一上午的成果——会场蟹子装在塑料筐里,然后放在岸边的浅滩上等待买家。渔民杜大海向记者展示了一下刚捕捞上来、还活蹦乱跳的梭子蟹,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筐子里。
【现场声】
我在这里等着卖 找到买主了吗 哪找到买家了 今天礼拜三 没有客户
【同期声】
杜大海 会场村渔民
我打了19个蟹子 多么大个的 半斤 六两的 以前都成百斤地打 现在上哪找那么多蟹子 连油钱都挣不回来 柴油三 四块钱一斤 出海一个单趟就两个多小时 打19个蟹子不够人工费
【正文】
正在忙着整理渔网的杜大海说,自己干渔民快20年了,可打的梭子蟹一年比一年少,即便按照当地25块钱一斤的价格把今天捕获的蟹子都卖掉,他跟同伴两人今天的毛收入最多也就二百块钱,万一螃蟹折了鳌还未必能卖上这个价。今年58岁的会场社区主任刘先功向记者介绍,30年前他当渔民时,会场这片海里可以说是网捞蟹子瓢舀鱼,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极大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海里的蟹子越来越少,现在全村只剩下百十号渔民了,九成以上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
【同期声】
刘先功 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会场社区主任
上世纪70年代 你下去网不敢呆时间太长 时间长了拿不上网来 村里道路 房屋 人的素质都要比过去提高很多 这些房子都是 应该是蟹子带动起来的 上世纪90年以后 蟹子就不行了 因为蟹子的小苗 受地网整天拉过来拉过去 就拉没了
吴国宝 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今年我们省 市 区三级政府 又花了500多万元在崂山海域增殖放流了2.3亿各类苗种 其中增殖放流梭子蟹3000万只 但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还有一些偷捕 或私自缩小网扣的作业方式 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资源的破坏
【正文】
据介绍,因为会场湾盛产螃蟹,不仅吸引了崂山区的1700多艘渔船来此作业,就连城阳、即墨甚至辽宁地区大马力的渔船也都来集中捕捞,这就使得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迅速减少,到2002年前后会场螃蟹几乎绝迹,后来因为渔业部门每年实施增殖放流,情况才逐渐好转。目前,野生资源早已衰竭,每年打捞上来的蟹子都是放流的苗种,6月份放流,9月份捕捞,长得快的能长成半斤左右,慢的可能只有一、二两沉。而让会场人忧心的还不止这些,尽管现在蟹子普遍少了、个儿也小了,但是许多蟹子收购商仍能收到一斤左右甚至一斤半以上的肥螃蟹,会场人再想靠蟹子发家,已经基本不可能。
【同期声】
会场蟹批发商
0444 我们包船 就是长年给人家消化货 就是上来货的时候 大个的货就济着我们拿 你们一共包了几个船 一共包了四条船 现在每天可以循环上千斤蟹子
会场蟹批发商
像这样的蟹子都是一百三 四十块钱一斤0530 这是大船出远海捕捞的 都在大管岛以外捕捞的 都是40 60马力的大船
【正文】
一些经销商介绍,为了捕获大个头的梭子蟹卖好价钱,许多渔船已经开到30多海里以外的长门岩海域进行作业,专业化程度之高是会场村渔民难以匹敌的,当然他们的利润也很可观。现在会场人如果还能在离岸一、二十海里的地方捞到半斤沉的螃蟹,已经算运气很好了。守着会场湾这片宝地,会场人的小渔船却既难再捕到大批梭子蟹,更不可能以此实现致富的目标,而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大船在此捕蟹发家。业内人士认为,要想真正复兴会场梭子蟹产业,从根上实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同期声】
李泽政 王哥庄街道水产工程师
0810 这个牡蛎用筏式养殖 下面搭上撅 蟹子苗放下面 上面搞筏式养殖 老百姓可以得到一块很大的实惠 这一块计划是2000亩的筏式养殖区
吴国宝 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我们在崂山湾王哥庄海域 要建设一处海洋牧场 和一处人工鱼礁 面积在300公顷 通过建设人工鱼礁使梭子蟹有更好的栖息环境 在人工鱼礁里繁衍生长 地网作业时就不会侵害到梭子蟹资源 用3到4年就能建成 总投资在5000万元
【正文】
本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