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王村”千亩土地闲置九年 地价暴涨145倍
“有电不开,要点蜡烛;有自来水不用,要到数十米之外担水来做饭。”9月7日,田俊声这样向《华夏时报》记者抱怨自己的窘境。
田俊声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曾经是丰台区六圈村四队村民。而北京知名的总部基地就位于六圈村,该村地理位置绝佳,称得上是“寸土寸金”。但如今的田俊声却手头拮据。为了省钱,他不仅尽量不用水电,连上厕所都尽可能去公厕。
9年前,六圈村的2000多亩土地被征收,整个村子被规划到丰台区科技园。田俊声和六圈村800多户、2901名村民一样,成了“准农民”。但由于当初补偿过低,再加上土地闲置,田俊声等人生活无着落,日子日渐窘迫。
直到现在,虽然被征收的土地已经升值了145倍,但六圈村的原村民们,还在因土地补偿问题而四处奔走。
2000多亩土地被贱卖
9月初,北京市丰台区六圈村村民常桂元等代表先后两次约见《华夏时报》记者,每次都给记者准备一堆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当地政府以建设丰台科技园(全名为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配套为由,于2002年从六圈村“掠走”大片土地。如给六圈村村民的补偿少得可怜,而今这些村民称并不能安居乐业,仍四处为衣食奔走。
“六圈村被规划到丰台区科技园范围内后,因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为科技园征用该村土地。”常桂元明确告诉本报记者,当地政府没有给老百姓生活安置费。
本报记者手中拿到一份在2001年签订的征用土地协议,签约方为丰台科技园和六圈村委会。该协议显示,征地单位丰台科技园,一次性从六圈村拿走面积为2341.6095亩的土地,其中包括654.1395亩菜地和103.693亩苗圃地,其它(水、路)1687.47亩。
本报记者看到,该协议明确记载着这次征地的补偿数值:土地补偿按前3年平均每亩年产值1.1万元的“6.36-8.18倍”计算,即每亩7万-9万元。但国家规定的“生活安置费”一栏被划杠,也就是说没有安置补助费。
在采访中,村民田俊声从其衣袋里掏出一本破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称《土地法》),指着其中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的条款给记者看。《土地法》称,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青苗补偿费等。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补助费则是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土地补偿费几乎是按最低标准给的,安置费、青苗费竟然没有。”六圈村的村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六圈村四队村民薛天明说,按照上述协议,平均每亩大概有7.8万元的补偿。“这个价格太低了,折算后每平方米才117元,简直是白给。”
在过去的9年里,六圈村土地补偿不合理、不到位,令村民怨声载道。此外,9年里两次转让的地价,让村民彻夜难眠。
一次是2005年。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公布的“2005年土地交易成交一览表”上显示,六圈村一块规划建筑面积为35.39万平方米的土地,土地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即179亩。“179亩,8.05亿元被国美买走了,每平方米单价约6750元。”薛天明说。
还有一次是2010年1月21日。国企中海地产66.9亿在北京丰台区花乡六圈村拍下两块地王:59.7亿元拿下A居住项目用地,折合楼面地价1.84万元/平方米。而另一块地王是中海子公司7.2亿元拿下B居住项目地块,两幅居住用地相邻。
六圈村的耕地从2002年到2005年,楼面地价从117元/平方米增加到6750元/平方米,增幅超过50倍。从2005年到2010年1月,楼面地价6750元/平方米增至1.7153万元/平方米。9年间,增幅超过145倍。
1000亩土地至今闲置
然而,自2002年丰台园二期建设低价征用六圈村2341.6095亩土地后,到目前还有超过1000亩撂荒至今。
本报记者驱车穿过丰台总部基地到达六圈路,就发现了有一块大面积的空地,被低矮的围墙圈着,但这还不是整个荒芜耕地的全部。
往前而行,在通往原村委会门前的泥巴路上,道路变得坑洼不平,上百棵40多年的加拿大杨树郁郁葱葱,点缀在仅仅保留一小段水泥路的两边。“村里,9年前的白杨树有两万多棵,非常漂亮。”村民薛天明告诉本报记者,当年全国各地不少人前来参观。
眼下,在这片荒芜的耕地上,只有东边有两处保留着9年前的原貌,有两户(10间平房)横亘在马草河旁边,污水肆意地流淌着。另一处是在原车铺村(隶属六圈村的3个自然村之一),门前也还有四五户人家,“车铺村”三个字的铁牌子斜插在路边,锈迹斑斑。前方更远处杂草丛生,一堆垃圾约有3米高,成群的蚊蝇嗡嗡作响,夹杂着刺鼻的气味混迹于干燥的空气中,让人窒息。
“不光是在这里,再往前几十米,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大垃圾堆。”在这里捡拾垃圾的张君指着前方说,那几个简易搭建的临时房子,就是他们十来个外地人的“杰作”。
就在马草河的对面,也是一大片荒芜的耕地。“马草河的污水有点臭,但习惯了。”多位村民向记者证实,自从六圈村的耕地被征用后,9年来这里一直没人管理。国土部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如果土地闲置两年了就应该收回。”
本报记者手中一份丰台科技园的宣传册写道:丰台科技园系中关村科技园“一区五园”之一,一期占地1.24平方公里、二期1.65平方公里、三期2.11平方公里,共5平方公里。
其中,二期征地2415.65亩,其北界为丰台科学城基地4号路至四环路;西界为铁路保温段东墙;南界为六圈路;东界为万寿路南延。“二期的地,全部是六圈村的土地。”当地村民说。
本报记者查阅,丰台科技园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6000万元,性质民营、私营;法人代表汪洪(时任丰台区副区长)。“汪洪现在已辞去该公司法人代表职务,调到哪个单位无从知晓。”7月9日,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9月10日中午,记者致电汪洪,但其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本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不仅丰台科技园征用了六圈村2341.6095亩土地,2002年后还有花园式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项目占地448亩、丰台花乡六圈村花卉博览园占地200亩、科技消防站占地10.5亩、绿色隔离地带基础设施开发公司占地66.48亩。
“占用的是六圈村四、五、六队的土地。”薛天明说。此外,修建世界公园和国际花园也占用了六圈村的集体土地。10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丰台分局信访办主任王凯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六圈村土地的事儿,一句话也说不清楚。”随后,王凯表示外出正忙,即挂掉电话。
眼下,一批失去土地的村民还在四处奔走。“我们这批老人,或许在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一位60多岁的老人最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杨仕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