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中方谴责人质事件凶手棺木覆菲律宾国旗(图)

来源:扬子晚报-- 2010-08-28 07:45:53 字号:TT

    菲律宾人质事件凸现国人海外安全问题

    中国能否建跨国救援机制?

    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8名香港同胞遇难,再次把中国人在海外的安全问题推至前台。国人的强烈反应远超出一般的劫持事件,公众除了对绑匪凶残的愤怒外,对菲律宾警察处置能力的愤怒更为甚。“原本可以不是这个结局的!”这似乎成了多数人对此次事件的看法。针对本国公民在海外遇险时,中国能否派出武装力量去海外实施跨国营救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这是个复杂性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国际法等多方面问题。

    走出国门救援需得到对方请求

    海军军事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承担任务的应该是特警系统,而不是国家军队。“一般情况下,在他国境内发生这种情况时,即便是借助本国武装力量也多是从技术上、政策上、反恐经验上给予支撑。”李杰说,此处的武装力量指的是武装警察,这是属于国家内政方面需要处理的事情。

    另一位军方人士则表示,派遣武装力量去海外营救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这牵扯到国家主权的问题。“除非该国主动提出请求,批准进入,或者两国之间签署相关协议,否则是不可行的。”

    目前,中国军方积极参与到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中。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在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时,也是应被救援国家请求,得到被救援国家许可,救援物资、救援人员需要获得相应入境证件才可以进入。而在执行跨国救援的时候,需要的武器装备更是要经过审查批准。

    双边协议欠缺可能耽误救援时机

    目前各国跨国救援的双边协议并不是很多,而我国截至现在在此问题上还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因此,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周建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关于跨国救援问题,很多时候都多少有些鞭长莫及。”周建海介绍,出现劫持人质事件,主要是所在国来救援。“本国国民在国外受到侵害,在国际法上有一个原则就是‘用近当地救济’,包括司法的救济、人身安全方面的救济等。”

    跨国救援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要取得所在国的完全配合才能实施,而面对突发的恐怖事件,决定生死的也就是这关键的几个小时,最好的黄金救援期一旦错过,很可能让歹徒失去耐心而杀害人质。“本国公民在他国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和他们交涉,这样就有可能失去了救援的黄金期,这是跨国救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周建海说。

    中国雪豹突击队只有一次赴俄演习

    此外,还有一个条件是我国要具备参加跨国救援的能力。目前中国有数支武装警察反恐部队,其中之一是国家反恐部队雪豹突击队。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雪豹突击队队员实施全天候训练就是为了适应各种地域各种环境的行动。但根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雪豹突击队还没有过跨国实战经验。2007年,雪豹突击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赴俄罗斯参与国际联合反恐演习,是武警部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成建制携带实装的跨国机动。

    ■名词解释

    “跨国救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间接的跨国救援,是合作的形态,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成立联合指挥部,共同协商处置方案,选择上策,预备下策。二是直接的跨国救援,那就是本国第一时间派出突击队,协助当地警方进行救援行动。

    跨国救援成功案例

    以色列跨境奔袭3000公里

    事实上,国外早有“跨国救援”的先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问题研究专家梅建明告诉记者,以色列长期以来受到阿拉伯国家的敌视和围攻,其对于国民安全的保护格外重视。以方的跨国救援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可实施长时间、远距离救援,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收尾的运作达到滴水不漏,但是最致命的问题是以方为了救人会置国际法于不顾,这和该国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有关。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航客机在地中海上空被劫持,劫机者将人质软禁在非洲腹地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要求以色列用人质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等国的53名恐怖分子。

    事件发生后的几分钟内,以空军就做出了“客机可能被劫持”的判断。以政府迅速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开始积极准备。

    一方面,“原则上答应”劫机者释放囚犯的要求,换来的是劫机者主动将最后时限推后72小时;另一方面,情报机关“摩萨德”的特工迅速渗透进乌干达,摸清了机场守卫情况,国内的工程师搭建了一个候机楼的原尺寸模型,供特种部队演练解救战术。

    7月3日15点30分,以内阁下令执行“雷电行动”。200名突击队员搭乘4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经过7个多小时、3000多公里的飞行,抵达恩德培机场上空。驾驶员声称自己的飞机出了点小故障,需要降落。机场值班员同意了降落。第一架运输机强行滑出跑道,尽可能靠近候机楼,一支车队从机舱里驶出。打头的是一辆吉普车,后面是一辆奔驰轿车,里面坐着乌干达总统“阿明”。

    守卫大楼的乌干达士兵连忙立正敬礼。但他们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便在一阵短促的枪声中倒下了。卸下伪装的突击队员们冲进候机楼,用希伯来语喊道:“卧倒!卧倒!”以色列人质听到祖国的语言,迅速趴在地上,而夹杂在人群中的恐怖分子凸现在大厅中央,被迅速击毙。突击队员与人质旋即登机,安全返航。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