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江西抚州拟投250亿造大城市 山岗变洋房(图)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06-15 13:58:36 字号:TT

昔日的荒芜山岗,如今的花园洋房,抚州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的建设速度堪称奇迹

    5月,江西抚州春花烂漫。

    从2007年春天开始,地处江西省东部,东、西、北三面环水的抚州城开始向南部平原扩张,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3年时间过去了,有些芜杂却已生机勃勃的新抚州,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又一新作。

    “大城市”梦想

    “如果城区人口达到50万,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我们就是‘大城市’了。”5月5日,谈起抚州的发展,抚州市规划局副局长车正华显得异常兴奋,他告诉记者,2010年,抚州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50万。“达到50万人,我们就跻身大城市行列了,迎接抚州的将是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地级市的抚州在为50万城里人而努力的时候,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却因人口的急剧膨胀而烦恼。从这种反差中,可以侧面反映出抚州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所以,我们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构建产业格局,这不仅改变了城市本身,更改变了抚州人的命运。”车正华说。

    事实上,下辖一区十县的抚州,其城区的地盘狭小,只有市政府所在地的临川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 “抚州全市人口390万,中心城区人口却只有40多万。这种局面,在21世纪的今天,多少有些令人尴尬。”车正华说。

    于是,一个“大城市”蓝图,开始在城市的管理者心中升腾。2006年,经国家及江西省政府批准,抚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发展规划:向南扩张,打造一个新抚州。

    2007年春天,造城战役打响,抚州迈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不到三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山岗像变魔术似的被广场、高楼、别墅、大道、河流景观等代替, 抚州城南新区,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的开发建设速度堪称奇迹。

    5月6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冒雨进入抚州南扩的核心地带——城南新区。雨雾中,崭新的楼宇、隆隆的建筑工地、宽阔的马路和更加宽阔的绿化带如流动的画面,在记者眼前闪过。

    “我们将按照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文化生态名城的定位,将抚州市中心城区划分成‘城市新区’、‘老城区’、‘火车站站前新区’、‘上顿渡区’、‘抚北城区’、‘温泉风景名胜区’六个功能区。”5月7日,抚州市委书记甘良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抚州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让百姓享受发展带来的优质生活。

    而在抚州市长张勇的眼里, “大城市战略”是摆在抚州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机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让周围5县1区向市中心城区靠拢,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同时,让市中心工业向南昌靠拢,推进南昌-抚州更紧密的经贸合作,接受南昌辐射和带动,加速昌抚城市群的形成”。

    据记者了解,按照规划,到2020年,抚州城区面积将由目前的45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并朝着人口100万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总投资250亿以上

    建造一座新城,不仅仅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批,更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作为支撑,而此前在江西省财政收入排行榜中,一直处于中下游的抚州,去哪里找到足够的资金呢?

    “以前,我们是以项目拉资金。每年,政府确定具体项目,然后各部门各自想办法凑一下资金,有大钱就大干,有小钱就小干,没有钱就不干,有点自发的味道。但从2007年开始,新城区中心的开发建设,采用了一系列投融资渠道,有力保障了项目的实施。这些渠道包括融资、BT(即建设—转让,项目工程由投资人负责进行投融资,建成后资产交付政府,政府分期支付资金)、贷款等。例如,全市今年的70个项目, 要融资的融资,BT的BT,贷款的贷款,政府投入的投入,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资金来源和确实可行的融资方式。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领导小组,一个项目负责人,一支好队伍,一个好方案,这样一来工作就有序、不盲目。” 抚州市政府重点项目办负责人邓三清向记者表示,抚州的多种投融资方式,在新城建设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有钱好做,没钱能做得风风火火就不容易,如果一味的想让地方财政拿钱,别说我们这欠发达地区,就是发达地区也是很难的。”

    邓三清表示,通过债券、银行融资、信托融资和BT等模式,保障了在建项目的顺利施工。

    “我们计划总投资250亿元以上。 目前,采用多种融资手段筹集的市中心城区建设资金已达62.7亿元。在市中心城区开工建设的34个重点项目中,其中26个已完工或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区面积达47.8平方公里。” 邓三清告诉记者。

    “市”与“野”之间

    5月上旬,和大多数南方地区一样,抚州市一直浸淫在阴雨中。7日清晨,雨终于停了,42岁的白岭村村民李玉华(化名)骑上自行车,迎着凉飕飕的晨风去上班。去年5月,李玉华家所在的白岭村整体搬迁到了抚州工业园区附近的新村里,村子原址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抚州行政中心。而李玉华也从一个农民,变身为环卫工人,她负责清扫的地点,正是那簇崭新的建筑群及周边马路。

    5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抚州工业园区南侧的白岭村民们的新家园。走近白岭新村,一大片白灰相间的独栋小楼映入眼帘。记者走进一户人家,女主人告诉记者,他们也是去年搬进来的,丈夫在一家家具厂做木工,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住上洋楼了,呵呵,做梦也没想过这样的好事啊,不过刚住进来的时候还是有些不习惯,邻居都不怎么来往了,白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女主人表示,变成了城里人,生活的压力却增大了,家里靠着丈夫一个人支撑,日子过得不容易。

    正说话间,村支书曾友泉闻讯赶来,“你们记者去的地方多,但是你们见过住在洋楼里的清洁工吗?”曾友泉笑呵呵地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新生活,市政府为全体村民规划了现在的这块地界,村民利用征地补偿款,建起了小洋楼,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白岭村总共有600多户,总人口2000多人。现在,大约有200人到开发区上班,还有一些做生意的、去外地打工的,像李玉华这样做环卫工作的也不少,政府在安置农民就业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与白岭村村民一样,近万名农民,因抚州的南扩而变身成为了城里人,尽管他们将面临社保、就业、生活习惯的改变等新的问题,但村民们大多很乐观,“现在的政策好,政府也把我们放在心上,将来的日子不必发愁。”村里一位老人向记者表示。

    尽管住进了小洋楼,可白岭村的百姓却随时随地可以去亲近大自然。位于南城新区的汝水森林公园近在咫尺,站在马路上,可以感受扑面而来的浓浓绿意。

    抚州城区目前绿地率37.1%,绿地覆盖率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新城区更像一座大大的花园,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经常会有一种‘在森林里穿行’的错觉。这里是城市,但更像田野。”白岭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老酒”与“新瓶”

    抚州是著名的才子之乡。宋朝以来,抚州更是群贤荟萃,英才辈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陆象山、盛中国……每个名字的背后,都镌刻着非同寻常的传奇故事。

    “让历史文化的‘老酒’在创意的‘新瓶’中发酵,才能酿出更香更美的人间珍品”。5月8日,抚州市市长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抚州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抚州城市建设的特色所在。因此,抚州建城战略规划中,文化建设占据了较重的比例。“文化立城”要打响的便是“临川文化”牌,将“临川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也是抚州市领导对抚州城镇化开出的新模式。

    张勇告诉记者,抚州的独特文化根基无法复制,更不能丢掉,“我们斥资6亿元建设的一组包括汤显祖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的宏大建筑群,集中展示了抚州的名人文化、历史文化、居民文化和戏曲文化精华。”

    抚州市委宣传部长黄晓波介绍,汤显祖大剧院迄今为止是江西最好的大剧院。他说:“建成江西最好的大剧院,出乎很多人预料,说明抚州对文化的重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更要彰显抚州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努力把拟岘台打造成江南第四大名楼”——在抚州市拟岘台施工现场,这样的标语向人们显示着拟砚台的重要地位。记者了解到,拟岘台建于北宋,历史上曾经6次重修,为抚州郡城第一胜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相比黄鹤楼、岳阳楼,‘姿色’丝毫不差的拟岘台,名气就小得多了,这是不应该的。”黄晓波表示,“打好文化这张牌,与新城建设同样重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徐婷婷)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