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6岁男孩越越 (化名)突发高烧,前天刚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昨天就发展成了典型的手足口病。连日来,市儿童医院急诊科门诊医生发现,随着闷热潮湿的天气来临,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陡然增多。由于此病与手足口病一样,同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因此提醒家长警惕宝宝患上这一 “隐形手足口病”。
咽炎一天后“变身”手足口病 “我们宝宝从来没烧过这么高。”前天,高烧40℃的越越(化名)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一看越越的嗓子,布满了疱疹,“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急诊科主任徐静提醒越越妈妈,这两天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手心、脚心会不会也出现疱疹。结果,昨天越越再次来到医院,就像医生和家长所担心的那样,越越的手心和脚心也生出疱疹来,发展为典型的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增多 咽炎怎么会变成手足口病?对此,徐静解释说,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由同一种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两者区别在于感染部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是在咽峡部出现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而手足口病患儿则是在手、足、臀部等出现疱疹。由于二者病原体相同,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发病2天左右后,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典型的手足口病。 “最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20例左右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徐静告诉记者,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湿度大的闷热夏季,随着近日气温升高,天气湿度增大,疱疹性咽峡炎逐渐进入高发季节,患儿开始增多,常见于1-5岁的婴幼儿,临床特征为:突然高烧,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流口水等,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 如何预防“隐形手足口病”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专家建议儿童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切断感染途径。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而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在饮食上,因为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可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口服维生素C及B等。 (记者 于小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