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科技 > 正文

国家级非遗皮影戏渐失市场 戏班子回家务农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24 14:01:55 海力网-半岛晨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国家级“非遗”皮影戏渐失市场

    戏班成员平日都回家务农

    大连皮影大师今成“光杆司令”

    4月16日上午,大连惠丰博物馆内,落脚在此的复州皮影戏班“义和班”班主宋国超忙着拾掇各种演出的道具,过一会将有300名小学生来看他的演出。“今天是第一次开张。”宋国超苦笑着,“以前这些活都是徒弟们干的,如今他们都回家务农了,我也成了‘光杆司令’。”

    作为大连地区传统文

化代表之一的复州皮影,是大连唯一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面对如今的处境,宋国超显得很无奈,“没有市场就无法生存”。

    看现状:皮影大师成了“光杆司令”

    虽然复州皮影早在2006年就成为大连唯一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但“现在懂它的人越来越少了”。据宋国超透露,去年一年,他带领的班子只在“农民文化节”上演出过,而且还是汇演,“不要钱的”。

    临近中午11点左右,来自旅顺一所小学的300多名小学生来到博物馆参观。当他们走到复州皮影展厅时,看到宋国超为他们表演皮影戏,都表现出好奇和喜悦。看到孩子们对皮影艺术这么感兴趣,宋国超也很高兴,“平时都没这么多人”。回忆起早年在农村表演,宋国超眼里充满激动,那时候,一天要唱5个小时,2个月才能唱完一本戏,台下坐满了人,大家伙热情高涨,掌声连连,“现在不可能了。”

    复州皮影表演是一个团队性工作,需要成员配合才能演好,“我一个人不能完整表演一本戏”,宋国超提到,现在班子六七个成员都回家务农去了,“有演出时再把他们召集回来”。如今,皮影大师宋国超成了“光杆司令”,他坦言自己平时的经济来源也以务农为主。

    从事几十年文化工作的大连惠丰博物馆馆长刘志惠告诉记者,她自掏腰包聘请宋国超的“义和”班子,是出于文化工作者对于文化的一种责任,她要把复州皮影传承下去,带到人们心中。

    找问题:遭遇后继无人尴尬

    今年62岁的宋国超,从小就跟父亲学起了复州皮影。他告诉记者,他弟弟十几年前就弃艺了,“当时他就责问我干这个能挣多少钱?还不如干点别的。”可是宋国超一直没有放弃他的复州皮影,“我想让大连市民了解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宋国超认为造成复州皮影如今处境困难的原因是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无法生存。”宋国超说:“都被电影电视冲击了,这种原汁原味的东西丢失了。”记者了解到,造成复州皮影现状的另一个原因是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偏大,且技能单一。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复州皮影逐步衰落下来,同时不断有皮影艺人故去或者改行。现在,只有复州城镇“德胜班”和得利寺镇“义和班”还在坚持。

    长年关注皮影戏发展的大连知名社会学者赵秀山认为,虽然理论上重视皮影艺术,但实际上措施还是跟不上。经济方面,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或者说资金的支撑力度不大,这就造成皮影不能做大。另外对皮影艺术传承不够,缺乏挖掘和整理。赵秀山回忆,20年前,在他的提议下,瓦房店博物馆曾把皮影艺术相关资料收集在馆中,但因后来博物馆内部装修,造成皮影艺术相关资料有所损坏,随之渐渐被人们遗忘。

    谈未来:市场需要慢慢培养

    “如果要让复州皮影传承,就要首先解决皮影艺人的生存问题。”刘志惠对复州皮影等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关注,“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出现了很多浮躁的东西。”刘志惠表示她不会放弃,“市场需要慢慢培养。”

    赵秀山建议,把皮影艺术的价值开发出来,它就有了生存的空间。手工活好的艺人可以做各种影具,拿到市场上卖,成本低,盈利大。“一张驴皮可以做20多个影具,而一个影具就能赚三五百元,现在很受外国游客的欢迎。大连旅游旺季将至,这是个大好时机。”赵秀山说,“这些小工艺品卖的是文化,可以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具有大连地域文化的古老艺术,让皮影真正走向世界。”

    此外,群众曲艺文化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大连群众艺术馆木偶皮影剧团团长姜广平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大连市相关部门就曾联合下发文件,拿出专门经费,支持公益性演出200余场。“今年十月,全国木偶皮影大赛将在河北唐山举行,届时我们将携《卖火柴的小女孩》参赛。”姜广平说。

    “现代人不了解复州皮影,学的人很少,甚至连我的子女都不愿意学。”说起复州皮影的传承问题,宋国超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出现更多的后起之秀,我愿意手把手教他们。”宋国超说,其实学皮影戏没有特殊要求,基本功好的人半年时间就能学会。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历史学家出书披露 甘地常与裸女睡觉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