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党中央领导开展玉树震灾纪实:同人民在一起

来源:新华网-- 2010-04-21 09:59:24 字号:TT

4月16日,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当日是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第三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搜救队伍依然在废墟中积极寻找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吴光于 摄

    同人民在一起——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震区受灾群众的冷暖安危,党中央时刻为之牵挂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18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看望正在板房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12个大字,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摧毁了这所美丽的藏式建筑学校。在祖国各地支援下,70多名孩子在地震4天后重新走进了课堂,玉树州孤儿学校成为地震灾区第一所复课的学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8日清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新建的活动板房内,同学们正大声朗读着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

    稚嫩的声音清脆有力,久久回响……

    地震之后,近10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他们的冷暖安危,党中央时刻为之牵挂。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就紧急作出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抗震救灾工作。

    4月17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当前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提出:

    ——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千方百计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和安置工作,加强救灾物资组织调运力度;

    ——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切实解决好灾区学生复课问题,扎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迅速修复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和有效保障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

    一场争分夺秒的救援接力在全国范围展开了,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迅速向玉树集结……

    青海当地部门组织力量抓紧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防寒衣被,抢修受损设施,努力恢复水电、交通、通信等设施,迅速恢复机场设施,确保通往机场道路畅通;

    中央有关部门和军队等纷纷启动应急机制,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地震3小时后,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就携带救援设备和救援物资飞向玉树震区;空军紧急调配3架飞机投入抗震救灾;民航局调配适应高原飞行的飞机执行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任务;

    民政部第一时间即从多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救灾物资,同时组织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紧急空运150吨即食食品。铁道部要求对救灾物资要做到随到、随装、随运,有多少运多少,以最快速度运抵灾区,一切为了救灾需要;

    交通运输部立即调集抢通机械和技术人员,组织200多人的抗灾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震区中断的道路,全力开展受损公路的抢通保通工作,14日14时,通往灾区的公路已陆续恢复通车;

    中央财政拨付5亿元青海抗震救灾资金;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卫生系统紧急抽调18支医疗队1209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

    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快速筹措、紧急调运85个品种、价值6048.6万元的药品、装备发往灾区;

    公安部调集各类救援车辆、装备物资总价值逾2亿元;

    ……

    北京、武汉、广州……一架架满载食品和饮用水的飞机腾空而起,向玉树飞去;

    沈阳、郑州、西安……一列列装满帐篷、棉衣被等救灾物资的救灾列车,向灾区疾驶……

    必须确保空中救援通道不中断!地震发生后,中国民航局抗震救灾指挥部迅即在西宁成立;空军部门连夜进驻到这里,使原本没有夜航条件的玉树机场,具备了应对各种救灾空运的条件。

    自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到19日11时,从14家航空公司调集的几十架飞机投入抗震救灾行动,建立了一条稳固的“空中生命线”,青海境内玉树、西宁、格尔木3座机场已累计起降飞机400余架次,运送各类人员13100人次,运送救灾物资997吨。

    空中、铁路、公路,搭建起生命的救援通道,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4月17日,在青海玉树机场,空军官兵从运输机上卸下抗震救灾物资。新华社发(沈玲 摄)

    在遭受重创的结古镇,虽然中心广场上的建筑损毁严重,街道上堆积着碎石瓦砾,但是“受灾群众食品领取处”的大红横幅格外醒目。

    排在队伍中间的39岁藏族中年妇女多吉说:“地震不久政府就建点,分发食物。有饭吃心里就不慌了。”

    由救灾部队紧急调运的炊事车在街头一字排开,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受灾群众手中。玉树体育场、扎西科、格萨尔广场……安扎在这里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成为受灾群众的“温暖的家”。

    玉树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甚至在零度以下。让受灾群众有保暖衣物,有御寒住所,成为燃眉之急。

    15日凌晨2时,武警青海总队的官兵抵达灾区。顾不上歇口气,他们开始连夜搭建帐篷。一夜之间,六七十顶帐篷在这里搭起,几百位灾民有了临时的家。

    截至20日16时,已运抵灾区棉帐篷34468顶、棉被褥77402套、棉衣55407件、食品和饮用水1106吨、折叠床3158个等大量生活物资。

    目前,受灾群众已基本住进帐篷,做到了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从西宁到玉树只有一条214国道——从西宁出发,需穿过日月山,翻越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全程820公里。这条公路现在成了一条运送救援物资的“生命线”——大型工程车、医疗救助车、救援物资车汇成滚滚车流,源源不断向着玉树进军!

    由于车辆众多,而且余震不断造成部分路段塌方,加上19日部分地区开始降雪,给抗震救灾道路抢险保通带来了新的困难。

    作为救灾生命线,公路交通不能断!交通运输部下达了死命令:集全系统之力,千方百计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要随毁随抢,随毁随通。

    连日来,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已累计投入抢险救灾保通人员12300余人次,各类机械车辆2115台套,清理塌方、落石126900余立方米。到20日18时,通往玉树灾区干线公路基本畅通。

    通信抢修人员来了……

    电力抢修人员来了……

    石油供应人员来了……

    电信部门第一时间派出9个抢险队,共415人,利用应急通信车和电源车等前往地震灾区抢险。15日7时,青海玉树州6个县通信就已经全部抢通。

    中国电信15日凌晨2时开通青海地震灾区重要交通枢纽玉树机场的移动通信,到下午4时灾区县城中国电信电话通信均已恢复。玉树州各县联通通信网络恢复运行。

    17日20时20分,结古镇广场旁边的一盏街灯在夜幕中点亮。一些灾区群众围拢灯下,低声地祈祷。

    灯光给人希望,灯光给人力量。

    在地震中,结古镇发电和供电系统遭受重创,陷入瘫痪状态。经过600多电力人连续3天的奋战,自17日起玉树灾区恢复正常供电,近八成救灾安置点都得到电力供应,已有上千顶帐篷中有了电灯。

    19日下午,结古镇震后第一眼井在位于赛马场附近的扎曲河边开钻,这眼应急供水水井深度将达45米,日出水量可达到1000立方米以上,施工完成后可以解决5000人的吃水问题,施工人员昼夜奋战,预计4到5天内完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群众的需要成为祖国各地共同的行动目标。

    地震发生后,在网上关注灾区救灾情况河南户外救援联盟成员陈芳,一直忙着组织救援物资捐赠,一箱箱矿泉水,一箱箱方便面堆满了她家的客厅。

    曾有北川地震救援经验的她颇为细心:“灾区有不少婴儿,希望有更多的人为他们捐赠奶粉,干净的衣服和婴儿的药品。”

    从企业到个人,从老人到孩子,从社会团体到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心系灾区乡亲——香港各界十分关心灾情,自发捐款捐物,赈济灾区群众。20日下午,包括霍英东基金会在内的约10个团体和个人通过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向灾区捐款,总额近2000万港元。

    海外侨胞心系灾区乡亲——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美国福建公所以及美国福建同乡会等侨团15日分别举办现场捐款活动,并呼吁下属机构及广大侨胞再献爱心;

    全国人民心系灾区乡亲——1元、5元、10元、100元……在各地红十字会的捐款箱前,人们排起了长队。

    20日晚,“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现场共募集到各类款项21.75亿元人民币。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再次得到展现。

    太阳仍会升起,生活照样继续,顽强的灾区人民在废墟之上,坚守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20日上午,在玉树县结古镇街头,一些银行、商场、邮政等服务行业都已借助简单的场所开始营业,很多当地群众在购买商品、办理业务。“只要有党和政府,我们什么也不怕,失去的东西还会回来的。”玉树清真寺的教长、72岁的撒拉族老人韩进成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在抗震救灾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开始谋划玉树灾后重建工作。

    4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在做好灾害评估、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力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4月18日,在玉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把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