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出水的瓷器多数为青花瓷。记者龙成通 摄 “南澳I号”发掘重启后首批文物出水 近百件文物多为青花瓷 器型多为口径各不相同的碗、碟 本报汕头讯 (记者陈正新、肖成、王鹏)“南澳I号”古沉船遗址抢救性发掘重启后,首批文物终于出水了。记者昨日从汕头市有关部门获得证实,在4月10日水下考古队员两次下水探摸时,已有部分散落在古船淤泥中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出水文 昨日,记者从汕头市文广新局得到证实,就在打捞工作开始的次日,“南澳I号”水下考古队就已打捞出水近百件古瓷器,多为青花瓷,器型多为口径各不相同的碗、碟。这是重启“南澳I号”古沉船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后,首批打捞出水的文物。不过,该局未透露打捞出水的古瓷器的类型等信息。 记者了解到,文物出水后,工作人员将首先对其进行编号。由于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南澳I号”瓷器已渗入了海水盐分等矿物质,一旦脱离原来环境,在风吹日晒下很容易出现釉面龟裂等情况。为此,按照相关程序,在古瓷器被打捞上船送入博物馆前,打捞船还将用容器装载文物进行清水脱盐处理。 作为文物的岸上脱盐清洗的管理单位,汕头市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说:“我们已做好了出水文物进馆脱盐编号的准备,一切就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