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科技 > 正文

扬州首推"机器人大厨" 能做600多道淮扬菜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08 14:19:04 扬子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杭椒牛柳”成形。(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扬大学生向记者展示酷似衣橱的烹饪机器人“爱可2.0”。(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昨天,由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参加研制的世界首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终于“回家”,这次“回家”的机器人已经在当初的机器人“爱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它的名字叫“爱可2.0”。据悉,这也是烹饪机器人首次在江苏,在淮扬菜之乡扬州亮相。经过改进的“爱可2.0”能烹制6

00多道菜肴,作为中国顶级烹饪大师的“高徒”,它的“水平”超过一般厨师。7日晚,由它“掌勺”的“机器人餐厅”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开张。

    “爱可2.0”拥有150多个发明专利

    2006年10月,中国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爱可”。由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深圳繁兴科技公司,历时4年研制成功。扬大旅烹学院蔡丽娅副书记告诉记者,“爱可2.0”能迅速学习和掌握优秀厨师的菜肴烹制技巧,“手艺”能和名厨比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9年12月,已拥有150多个发明专利。被中科院认定为“必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项重大发明。”

    要让“爱可2.0”完成烹饪,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菜肴原料必须标准,二是烹饪工艺必须标准。菜肴原料的标准化包括原料成分、菜肴配伍、储藏运输等必须做到标准化。比如,菜谱上常见的“味精少许、盐少许”等,在“爱可2.0”这里肯定通不过,必须要精确,电子秤能精确到零点几克。而烹饪工艺标准化的核心是厨师烹饪技艺的“数字化”,中国菜肴烹饪工艺繁杂,迄今仍在使用的多达一百多种。

    现场品尝它炒的“杭椒牛柳”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爱可2.0”高约2米,宽约1.8米,有拉门封闭,里面有特制的烹饪设备,有锅,有自动喷油、喷水、搅拌设备,与之相连接的是一个智能化触摸屏,上面是系统控制界面。在正式烹饪前,早已“定量”好的主料、配料和作料都被放在专用盒子里。工作人员将“杭椒牛柳”的材料送入“爱可2.0”,在触摸屏输入程序,机器人开始工作。

    “好了,请品尝吧!”仅仅两分多钟,只闻见一阵扑鼻的香气,操作师傅用盘子接下了自动出来的“杭椒牛柳”。记者和在场的其他人尝了一口,入口的牛柳嫩滑、可口、微辣,记者还没说话,身边已响起一片赞叹声。

    技超普通厨师但代替不了人

    中国烹饪大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烹饪系主任和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晓燕教授,是烹饪机器人的主要研制者和主要菜肴设计师。他告诉记者,“客观地说,"爱可2.0"的本领,已经超过了饭店里的普通厨师。”周晓燕介绍:“中国菜肴特别讲究"火候",机器人顶部安装了远红外线探头,能自动调节火候,控制温度,所以说,在火候的掌握上,机器人已经超过人了。”这还不算,凭借特定的系统软件,机器人的技法也炉火纯青,光一个“炒”就会煸炒、干炒、熘炒、滑炒等十多种技法,一般的厨师只能望尘莫及。

    “烹饪机器人虽然厉害,但厨师们也不要有"危机感",它不管怎么先进,也不可能取代人。”“因为大量的前期工作需要人去做,中国菜肴的一些形状布置、特定工艺也需要厨师提前完成。”

    “快快”“乐乐”世博菜谱

    “爱可2.0”的两个“兄弟”,“快快”和“乐乐”将服务世博会。它们为各国宾朋准备了四套中国传统菜肴。

    A套活色生香:杭椒牛柳、水晶虾仁、宫保鸡丁、糟熘鱼片、孜然羊肉、禅门三蔬。

    B套和合亲善:京酱肉丝、溱潼鱼饼、回锅肉、百合芥蓝、元宝虾、煎烧豆腐。

    C套赏心悦目:虾酱墨鱼片、瓜姜鸡柳、避风塘炸虾、麻婆豆腐、豆米肉丝、葱烧螺片。

    D套:美轮美奂:焦香猪颈肉、脆炒青瓜、咕噜肉、银芽鸡丝、蚝油牛里脊、山药炒蜇头。(陈咏文/摄)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重庆1岁男童每次哭闹 头顶立即鼓起鹅蛋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