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刊登《燕儿岛北京路八大湖今年拆迁区域划定》一文后,记者接到了两个咨询电话,说平原路70号和南阳路9号的房子都是多年前的老房子,存在着漏雨 、木地板腐烂、墙皮脱落等一系列问题。“看报道说,那些地方的居民有的还不愿意拆,我们这居民都盼着拆,这旧城改造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啊?”南阳路9号的居民张先生说,他希望政府能考虑居民的实际困难 ,尽早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平原路70号下雨能把屋里的拖鞋 接到读者的反映后,记者首先来到了平原路70号,这里都是清一色的灰色老楼。 记者走进了70号院子,院子很小,反衬得四周楼房都很高;上楼的楼梯紧贴着东面的楼房,全部由长条石块铺成;楼道走廊和柱子都是木质的;许多地方都有修补过的痕迹。这些台阶倾斜度很大,而且有点湿滑。走到二楼平台上,记者看到木走廊已经受到侵蚀,有些腐烂。老年人上下楼让人担心。 随后记者采访了住在一楼的鲁先生。鲁先生来自即墨,现在租住着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我在这里住了一年了,问题太多了。最严重的情况是,一旦到了下雨天,特别是连续下几天雨,我这屋子里的水就很深。”鲁先生比划着告诉记者。 “哪里来的水啊?” “渗下来的,也有漏下来的,反正水都能把地面淹了。有时候水往外流,把拖鞋都冲出去了。”正说着,鲁先生伸手轻轻一抹,就从墙面上抹下来一块墙皮。“你看,现在天寒地冻的,墙壁还很酥。” “这些老房子里都住着租房的人吗?” “大部分都是租房住的,主要是像我这种过来打工的,房子便宜呀。”鲁先生说,“有钱的,能想办法的,都搬出去住了。你看那木头走廊,烂得很厉害,谁还愿意一直住在这里呢!” 南阳路9号五口人住着12平米小屋 随后记者来到南阳路,这附近的楼房情况和平原路差不多,房子一看也很老了。记者走进了一单位的楼房,看到楼道里堆积着很多杂物,楼道墙皮受潮发霉,很大面积脱落了,有的窗户只用塑料薄膜代替。住在二楼的于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们这房子是1953年盖的,到现在都快六十年了。”于先生说,“房子老点倒还没什么事,修修补补也能住。但是拥挤的问题,真的让人很难忍受。” “住在这里的老住户都是团结户,一处房子里住着至少三户,住两户都是少的。”于先生说,他住的房子里就有三户,“我家五口人,老少三代五口人,全挤在一间屋子里。邻居家三口人住着8平方米的地方。另一户有四口人,也挤在一间小屋里。” “五口人住在12平方米的屋子里?怎么住啊?” “住不开就没地方住了,所以只好打‘吊铺’啊,楼道里的板子就是我家打吊铺用的。”说起住房拥挤的事于先生很无奈。 于先生打开了他家的房门,记者看到屋子里床挨着床,剩下的空间就很小了。在过道里,记者看到于先生的妻子正在做饭,于先生解释说,“一家几口人都挤在一间小屋里,根本没地方做饭,只能在走廊里了。没有厨房,卫生间也很紧张 ,特别是早晨起床时间,十多号人排队上厕所。希望政府能早点体会到我们的难处,给我们解决困难。”于先生说。 部门说法正在摸底调查中 记者随后将了解到的情况反映给了市南区开发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区发展需要分先后顺序一步步推进的,要照顾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今年我们重点推进的是八大湖、燕儿岛路、北京路这3个旧城改造项目。”该工作人员说,至于平原路和南阳路这两个地方居民的住房条件差,他们也了解,也肯定会对其进行改造,但具体什么时候改造得等到摸底调查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定。 文/图 记者 尚青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