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省内各地网站> 烟台> 烟台网闻 > 正文

烟台供电公司:风险管理筑牢安全屏障

1
2010-01-01 13:40:06 中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2009年12月31日一大早,山东烟台供电公司安监部主任王东方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后第一眼看了一下安全生产记录。“3280天了,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安全风险管理可谓功不可没啊!”王东方感叹。

    从2006年开始,烟台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试点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由风险评估到风险管理,由开展试点到全面推进,烟台供电公司不断提高作业过程的风险控制水平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设备缺陷、人为失误等,焊牢了风险管理“链条”,开创了安全生产良好新局面。

    风险评估 在员工思想上筑起安全屏障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过多的人为控制因素成为一种不安全因素,不适用于复杂作业。在安全评估的前提下,应努力避免人为失误给电网运行造成影响。”烟台供电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王如伟说。

    2006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伊始,烟台供电公司部分员工对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意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提高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工作中严格执行工作票所列的内容和所作的安全措施,就足以避免任何危险。风险评估?对工作帮助不大吧。”包括变电检修工区检修二班班长宋志涛在内的不少基层员工,都存在这样的思想,但是一次工作经历却让宋志涛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想法。

    2007年8月,220千伏汤邱站新建35千伏间隔工作开始。工作人员使用切割锯时,由于切割锯的护罩脱落、固定螺栓松动,导致切割锯片碎裂飞出,插入墙壁8厘米之多。“幸亏击中处无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能提前对安全工器具的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就能有效避免使用中的危险,也就不会出现这惊险的一幕了。”现在回想起来仍有些后怕的宋志涛感慨地说。

    烟台供电公司从制度、操作、执行力入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不断培育员工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提高对安全风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该公司把风险评估、辨识的全过程作为员工自我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结合岗位职责,该公司制定了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通过全面扎实的岗位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员工们理解了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掌握了风险评估、辨识的方法,接受了风险管理的理念。

    2007年9月,在一次安全学习活动中,宋志涛所在的变电检修二班发现:在检修、消缺10千伏铠装金属封闭式开关柜时,易发生静触头活门打开、造成触电。对此,检修二班迅速研制了可调式定位闭锁卡具,有效规避了安全风险。“这说明员工思想中已经有一道安全意识屏障了。”王如伟说。

    风险辨识 为员工戴上一副“护手套”

    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促进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安全意识再高,终归是要付诸行动,我们只能到现场去督导、提醒,实际操作还是要靠基层工作人员去做。他们操作安全了,安全就保住了。”烟台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主任王东方说。

    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烟台供电公司注重将风险评估与安全大检查工作结合,特别是与实际工作结合,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为主线,促进常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该公司首先在基层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制定一套适合烟台电网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按照实用、适用、方便使用的原则,建立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评估标准,以企业标准控制远期风险、车间标准控制年度风险、班组标准控制任务风险。然后,该公司开展风险教育和培训,再编制《岗位风险辨识防范手册》,让基层员工掌握风险辨识的方法,接下来按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导则》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最后运用《岗位风险辨识防范手册》,提高员工的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我们称之为‘五步法’,这个方法在规范员工执行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东方介绍说。

    通过“五步法”,烟台供电公司大刀阔斧地对生产管理进行系统化规范,在企业、车间、班组三级逐级落实责任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把对不安全因素的判定从定性转化为定量。风险评估辨识法让一线员工明确,干什么工作需要防范哪些风险、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种方法在基层和现场的安全风险控制和防范方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9年3月18日,烟台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进行35千伏北水站10千伏北铜线停电操作。在检查操作位置时,操作员刘畅及时发现,北铜线211—4号刀闸A相因刀闸拉杆断裂而未分离,立即中止了操作,避免了一起人为误操作事故。若检查不到位,继续操作,将造成带电挂地线,后果不堪设想。刘畅说,他之所以能发现隐患,是“由于监护到位,提前掌握了风险点”。

    该公司安监部副主任陶旭嫣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给一线员工戴上了一副‘护手套’,让他们时时刻刻前移关口、规避风险。”

    事前事中“双保险” 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标准化作业是对现场工作全过程的监控,就是从细微处发现风险点,使得各项操作精细化、规范化。而安全风险评估则是对风险点的一种预判,提前预知风险点,在操作中加以规避。”烟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负责人郝英勤深有体会。“两者相互结合,确保形成事前、事中风险防范到位,安全生产系数就能大大提高,故障率就会大大降低。”

    2008年年底,220千伏福山站改造工程开工。这是烟台供电公司历年来工程量最大、改造难度最大、停电方式最复杂的一次改造。该公司采取风险分析与标准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改造任务,比计划提前一个多月。

    郝英勤出示了一份“班组作业控制卡”。卡上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一栏中,清楚地记录着危险点和防范措施:2008年11月20日,“变压器本体调整油位、一次引线恢复”操作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分别为:220千伏套管上作业使用斗臂车,操作不当易误碰套管,班组负责人指挥、监护斗臂车作业;保护班进行有载分接开关传动试验时,易造成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小组负责人监护作业人员在试验期间不得接触有载分接开关传动装置……那一天,在他写明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后,现场工作人员就在“多班组作业控制卡”上签字,最后将工作票、“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现场定置图及安全措施示意图一同在看板上展示。

    在探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践中,烟台供电公司将建立安全生产评估体系与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试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事前、一个事中,两个环节为生产过程上了‘双保险’。这样,安全管理就从事后处理为主向事前预防为主转变,从强制监督执行到自发安全行为转变,安全生产就有了牢固的屏障。”烟台供电公司总经理董京营说。

    (声明:以上观点均来自互联网,所有转载文章不代表烟台好网本站观点)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下一篇:山东百年电力股权转让 三大集团谁将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