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历史,推动发展,青岛日报是挺立潮头的眺望者 一切都始于1949年12月10日,始于那个嘹亮的瞬间。 那时的青岛,解放6个月,正处在从胜利接管,向全面建设过渡的关节点。因而,从诞生那一刻起,青岛日报就与党的事业、与青岛的发展血肉相连。 60年,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一代代青岛日报人以笔为犁,深耕青岛这片热土,守望着这片土地的风雨和欢乐,见证了这座城 翻开已有些泛黄的合订本,登录刚刚上载的电子版,在时空的转换中,人们会看到:这座城市是怎样从胶州湾东岸的滨海小城,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拥湾都市;人们会看到这座轻纺名城,如何从磨难中奋起,如何走过发展的迷雾,如何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构建起全新的产业图景;人们更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关键时期,这座城市是如何冲破思想的困局,高扬起发展的风帆……一篇篇报道,穿越岁月,勾勒出青岛前行的轨迹。 作为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报,青岛日报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推动发展。60年来,青岛日报始终是挺立在时代潮头的眺望者,一代又一代的青岛日报人始终以超前的思维、主动的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创造性地进行宣传报道,为推进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为青岛的发展承担起舆论的重任。 挺立在时代潮头眺望,青岛日报总是以前瞻的思维,观察着这座城市的宏大走向,在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重大战略,都以激扬的文字,营造着发展的激情氛围。 当这座城市毅然迈出东部开发的关键性步伐后,青岛日报不遗余力地为这一重大战略鼓与呼。长篇通讯《东部速度》精彩定格了开发建设者们日常工作的一个个瞬间,为他们工作的快节奏、高效率,为他们全新的工作状态、高涨的创业激情,为城市新东部辉煌的未来击节高歌。 当这座城市以急切的目光,开始向胶州湾西岸寻找新的经济发展重心、拓展新发展空间的关键时刻,青岛日报以敏锐的目光,走笔西海岸,以《一个新的增长极》、《叫响西海岸》等系列文字,不断挖掘西海岸的战略价值,而《遥望西海岸新经济区》鲜明地提出了西海岸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指向。 早在1995年始,青岛日报的记者就走笔胶州湾,第一次提出了“胶州湾是青岛的‘内湖’”的战略概念;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思索着《胶州湾的价值》,考量青岛、黄岛、红岛“三极”的战略地位,酝酿着环胶州湾“三极发展”的战略取向,以《拥抱胶州湾》的视角,再次考察“环湾发展”的战略价值。而当“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正式提出,青岛日报三篇大型综述:《大青岛,开启拥湾发展新时代》、《大青岛,拓展城市发展新路径》、《大青岛,描绘环湾之城新蓝图》,从青岛发展的内在脉络入手,以国际同类城市为参照系,深度解析了这一战略对青岛的意义,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当山东的发展瞄准蓝色经济区的构建时,青岛日报连续一组大型系列述评,分析青岛蓝色经济发展优势,瞻望青岛蓝色产业发展方向,高扬《蓝色呼唤》、聚焦《蓝色龙头》、演绎《蓝色交响》、放大《蓝色畅想》,吹响了青岛建设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号角。 挺立在时代潮头眺望,青岛日报见微知著,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发出理性的声音,引导舆论的走向。 上世纪80年代,当青岛的纺织业还处在与上海天津并称为“上青天”的辉煌时代,青岛日报一篇《蓝天上的阴影》,尖锐而准确地指出,按照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运营,国企前景堪忧。 1992年,中国的车轮向市场经济大幅转向。青岛日报第一时间呼唤青岛走出固步自封,走出对现状的沉迷。一组破除“红瓦绿树综合征”的报道,震动青岛。一篇《醒来吧,青岛》在历数了青岛与其它沿海开放城市的诸多差距后,记者询问:“在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整个社会、各部门、各条块的主观能动性究竟发挥了多少?” 就在不久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头,青岛日报用一组思辨深入、气势宏大的报道,切问青岛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引发各界关注。 挺立在时代潮头眺望,青岛日报敏锐地捕捉着城市中每一份向上的力量,深入地挖掘出一个个优秀的 “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城市的发展。 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名牌战略,成就了如今青岛灿若星河的品牌方阵。在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还只有产品,对品牌还语焉不详的时候,青岛日报就成为品牌战略的坚定推动者。在海尔、海信、青啤、双星这些优秀的品牌企业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青岛日报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既关注它们成功的经验,更关心它们面临的困难,不遗余力地为品牌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营造氛围。 除了聚焦企业,青岛日报更关注个体,众多来自平凡岗位的优秀建设者,正是在青岛日报的关注下,脱颖而出。 《积极学习,提高技术,国棉六厂细纱工郝建秀——创少出白花新纪录》,这篇发表在1951年3月13日《青岛日报》上的消息,第一次让这座城市认识了郝建秀,那年她17岁。紧接着,还是青岛日报,首发了由她细心揣摩,刻苦钻研,创造出的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细纱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开启了科学的春天。从那时候起,青岛的优秀科研人员就始终占据着青岛日报的重要版面。方宗熙、曾呈奎、方国洪、郑守仪……这些闪亮的名字,那些动人的故事,被这座城市深深铭记。1986年,记述我国海洋工程专家侯国本事迹的报道《敢吼天下第一声》,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该奖项是中国新闻报道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前身)。 2003年4月2日,《青岛日报》刊发的《振超效率:赶超世界第一》让许振超这个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享誉全国。许振超的精神,激励着中国广大产业工人在各自的岗位建功立业。后来,这篇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其他一个个闪现在青岛日报报端的响亮名字——彭作义、石建、陈济敏、王成海、叶立勋、尹锡勋等等,无不凝聚着青岛日报人弘扬先进、激励人生的媒体精神。 挺立在时代潮头眺望,青岛日报在深耕青岛的同时,更以进取的姿态张望世界,用他山之石叩问青岛前行之路。 1996年到1998年,青岛日报的采访团队马不停蹄地在中国大地上奔行。“齐鲁行”、“沿黄行”、“环渤海行”、“长三角行”四次大规模的跨区域采访报道,开全国同类报纸先河。这种采访,突破了地域的局限,用鲜明的“问题意识”叩问采访城市,从而在更阔大的空间里标注出青岛的优势和不足,为青岛的前行寻找新坐标。 “齐鲁行”是对兄弟城市一种新闻意义上的“测量”,敞开了“登泰山而知天下阔”的胸襟,传递着齐鲁大地对于腾飞的焦灼与渴望。黄河是母亲河,沿黄流域也是青岛这座“以港而兴”的城市的重要腹地。“沿黄行”采访团从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3个月的时间,驱车1.5万公里,采撷到改革开放使黄河焕发出的青春,也触摸着黄河两岸城市和乡村振奋向上的心弦。“环渤海行”启程于党的十五大之后,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中国前行的主基调。环渤海14城市的进取姿态,成为青岛发展的最好镜鉴。“长三角行”则是一次青岛与南方的深刻对话,18城市惊人的发展速度,果敢的发展举措,坚定的发展信念,让青岛激赏,更催青岛奋进。 60年,青岛日报深入地观察,理性地思考,用一篇篇优秀的作品,汇入了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 |
上一篇:“光荣与灿烂”开展
下一篇:见证辉煌60载办报路青岛日报60年图片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