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华诗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及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研究开发海洋药物的先驱者之一。八十年代中期,他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疗效,为我国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辟了新领域。迄今为止,PSS已创造产值数十亿元人民币,服务了千千万万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文:王斌 殷江宏 魏世江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
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二十一世纪陆地资源逐渐匮乏、人口膨胀型增长的重要途径。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管华诗院士研制的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带动了国内海洋制药业的发展,为我国海洋制药业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PSS(藻酸双酯钠)问世
PSS无疑是管华诗最引以为豪的科研成果,它不仅决定了管华诗今后的科研方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科学界对海洋药物的兴趣,从而拉开了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序幕。管华诗和他的PSS为中国海洋制药业的雏形形成作出了基础性贡献。1979年,一个新的课题出现在管华诗的面前——研究新药PSS(藻酸双酯钠: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Sodium Sulfate的英文缩写)。即把来自海洋的生物活性制品加工成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药,原材料仍是制碘产生的附带产品。
作为一个医药学的门外汉,管华诗认真考察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制药新技术,随后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咨询了不少医学专家。当时世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疗效均不明显。为此,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纷纷建立起海洋药物研究机构。管华诗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1980年4月,海洋药物研究所在重重困难和人们的疑虑中诞生了。1985年7月5日,经临床验证后未发现毒副作用,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新药PSS正式问世。当年即成为国家卫生部和山东省政府的重点推广项目。次年PSS投产,并获山东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87年在南斯拉夫萨格拉夫第十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牌……迄今为止,PSS已获得国内外十五项大奖。生产PSS的青岛第三制药厂,很快成为青岛市的「五朵金花」。迄今为止,PSS已创造产值数十亿元人民币,服务了千千万万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此后,管华诗又研制发明了一系列海洋新药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甘糖酯、保肝抗癌的海力特、降糖宁和海洋保健食品排铅奶粉、降糖乐、四海回春、老人笑等,共获十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1995年,管华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方面,管华诗认为首先要解决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表示随著海洋的开发,海洋污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将会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加强管理意识、阻止污染应成为各界的共识。管华诗认为,应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保卫我们的「蓝色疆土」不被侵犯。同时也注意开发公用海洋资源。在科学技术上,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海洋技术水平,嫁接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形成独特的科学体系,作为开发海洋资源的技术支撑。
让海洋学像珠峰般异军突起
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海大)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近期,海大招揽大量人才引起世人瞩目。去年,海大共引进和接收各类人才一百三十八人,其中院士一人,双聘院士一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七十一人。今年四月,前文化部部长王蒙被聘为海大文学院院长。对此,管华诗表示:「一个高校所以知名,不在于它的高楼大厦,而是名师名家。因此一个学校必须具备有位置的名家作支撑。如果你问我这个校长第一个任务是什么?我第一个任务就是招揽相称的名家,这也是海大的历史重任。我们要马上制定一系列措施,在国内外招聘人才,人才来了之后才能建立一流的学科。」管华诗称新世纪海大要著重发展海洋生命科学、海洋信息学、海洋文化、海洋管理等学科。「我们要让海大的『海洋科学』在中国异军突起,就像珠穆朗玛峰那样。」愿为青岛发展尽力。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青岛市正努力打造成国际化都市。
目前,管华诗不但担任著中国海洋大学校长职务,而且是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不可避免地要参加各类活动。当问到是否耽误科研工作时,管华诗却表示受益匪浅。他认为科研工作在于广泛的社会活动,其他学科的常识也许就是本学科的出发点。
目前他带的博士生的研究选题相当一部分得益于他的社会活动。
伉俪情深
管华诗和夫人李玉质虽是包办婚姻,但感情很好,一生恩爱。李玉质出生于书香门第,敦厚贤惠。初时在老家侍奉老人,搬到城市后生子持家,吃了不少苦。管华诗对此一直深感歉疚,工作繁忙的他很少有时间陪妻子。每到周末,管华诗都抢著去买菜做饭。当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围坐在饭桌前时,那是管华诗夫妇最幸福的时刻。
大运河之子
1939年8月,管华诗出生在山东省夏津县管辛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夏津县位于著名的大运河畔,滔滔的运河水伴随著管华诗度过了童年时代。虽然战火纷飞,儿时在大运河边戏水爬树的场景至今仍在管华诗眼前回映。
六、七岁时,管华诗已跟在父母后面下地干活。九岁开始在本村的学堂里读书。此后求学之路颇顺畅,十四岁在离家十五公里的武城县运河中学读初中,三年后考上德州二中念高中。农家子弟管华诗一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有趣的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管华诗为「大头」,也许是因为管华诗的头大,比较聪明吧。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管华诗认为父亲起了重要作用。「年少时也曾贪玩,不想上学,父亲自己没读过书,对我要求很严格。因此,我一直认为在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很重要,至少在当时那个年代是这样。」
与海结缘
1959年,管华诗考入位于青岛市的山东海洋学院(先后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学的是水产品加工专业,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水中生物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产品。这个专业的一个分支就是「海洋制药」。
当时国内对「海洋经济」以及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等观念还很淡薄。五年的本科学习为管华诗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学业基础。管华诗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本科教育在人成才过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对这个专业非常喜欢。」
一鸣惊人
1964年,管华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两年后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幸运的是管华诗并没有卷入那场可怕的漩涡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内碘资源极度缺乏,甚至医药用碘也很紧张。寻找新的碘源成为当时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政治任务。经批准,青岛市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海带制碘厂,形成以海带提碘为龙头的「海藻工业」。年轻的管华诗有幸参与了此项科研工作并投入全部精力,也为其毕生引以为傲的成果PSS(藻酸双酯钠)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由于国家对碘的亟需,沿海各省、市迅速建起十几座制碘厂。但随著碘产量的增加,其附带产品褐藻胶和甘露醇的过剩开始引起人们的困扰。据统计,生产一吨碘能产生六十吨褐藻胶和十吨甘露醇。有关褐藻胶和甘露醇的再利用问题又抬上桌面。1974年管华诗开始承担这方面的课题,当时管华诗所在的水产系搬到了烟台水产学校。学校设备简陋,管华诗和同事们只好清理出一个废弃的厕所作为实验室。在艰苦的条件下,管华诗和同事们以苦为乐,先后研制出农业乳化剂、石油破乳剂、食用乳化剂、褐藻酸钠代血浆等多项成果。并因此于1978年获得中国科技成就的最高奖励——全国科技大会奖。年轻的管华诗在科学界一鸣惊人。
管华诗简介
▲一九三九年生于山东省夏津县。
▲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专业后留校任教,
▲一九九五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科协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九七八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一九八四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一九八六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九八七年获山东省科技兴鲁劳动奖章,并获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新发明金牌;
▲一九八八年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评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一九九○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一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政府特殊津贴;
▲一九九二年获省委、省政府重奖,并获美国世界成就奖;
▲一九九五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七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