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忠:守望物探家园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祥和的老人:神态平静,态度认真,静静地坐在计算机前看着颜色鲜艳而复杂的地理模型。他就是中国石油物探科技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庆忠。 李院士不愿过多的谈论自己,他在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做出突破性贡献的同时,默默地守望着自己精神家园,沉心于物探科技的研究。但在他身上,却流动着一种真实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像一池湖水,它吸收了日月的 “是玫瑰总会开花” 1972年,李庆忠写成了长达20余万字的《地震波的基本性质——复杂断块区的反射、异常波与干扰波》的论文,提出了物理地震学的思路。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符合物探科学规律的地震理论,却使它的提出者遭受了长时间的磨难。 传统的几何地震学认为,地震波像光一样沿直线传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其路径就像是乒乓球的反弹射。这种简单的类比法是传统的地震勘探成图计算的理论基础。 但在1965年的东营会战期间,传统的几何地震理论无法解决当时的地震难题。由于人们对于地震波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致使地震资料在复杂构造上往往与钻井资料不符,尽管当时做了大量的试验,其结果依然不能让人满意。 那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李庆忠致力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已有年头。他通过长年的实践和思考,从地震波的基本性质出发,认为地震波的传播与其说像乒乓球的弹射,倒不如说它主要以波动的性质在地层中传播。于是,他得出了物理地震学(即波动地震学)的一连串推论:“一个反射主体、两个绕射尾巴”,“地层断、波形不断”,“短小断块的反射波消失在背景之中”,“反射记录上的同相轴和地下反射段并不总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等等。并且提出了一套用绕射波成像的偏移技术──绕射扫描叠加法,这就是我们现在广泛运用的地震偏移技术。 但李庆忠提出的理论却没有被大家接受,一些人认为这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有人问:“哪里来那么多的尾巴?”不过,这也不过是一些口头上的争论而矣。不久,“文化大革命”到来,李庆忠成为了“三脱离”的典型,“反动学术权威”,“抹断层的专家”,多顶“帽子”同时扣到了他的头上,工作权利被剥夺,手稿成为了罪证,李庆忠被迫远离工作岗位下放小队劳动。 但李庆忠坚持物探科技进步的信心并没有因为动乱的时代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有任何的改变。他认为“是玫瑰总要开花,是金子总会发光”,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东西总是会进步的。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于 1974年提出了物理地震学的理论并为大家逐步接受。 物理地震学延深了几何地震学,给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随后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的勘探过程中,这一理论为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和油气开发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李庆忠提出了国内最早的三维地震勘探,并组织了全国第一片束状三维地震的施工。在当时,美国也只使用“十字型三维”和“环状三维”,这两种三维勘探方法无法克服多次反射的干扰,李庆中的束状三维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李庆中提出的用“两步法偏移”实现三维归位的方法,解决了当时国内没有大型计算机而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处理三维资料的问题,而国外与此有关的文章则要比他足足晚五年。这些在地震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发现,在当时或是由于现实的障碍,或是由于条件的制约都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业。然而在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后,这些发现显现出了它原有的光芒,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勘探发现油气田的重要措施和老油田挖潜的重要手段。 “白猫”“黑猫”的争辩 在采访过程中,李院士答应给我拷贝一些文件,可能是长年形成的习惯,他拷贝文件是在DOS环境下进行,这稍微有些麻烦。我就建议说为什么不在办公系统里拷贝,他忙说对对,并立即换了过来。 使我感动和吃惊的是,李院士作为一名理论深厚的勘探专家,一名声名远播的学者,一名德高望众的院士竟能听取一个年青人的一个小的建议,并善而从之。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在数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在以他的智慧和学识开启物探科技大门之时,对于那些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伪科学说“不”的勇气是那样的坚决。 1985年开始,美国某家地球物理公司声称发明了一种直接找油、找煤、找水的先进技术,称作Petro-Sonde (中译为岩性探测技术)。该方法是凭一个像收音机样子的仪器,既不拉天线,也不接地线,就凭操作员用耳机听声音,并旋动接收机上的旋钮,就能听出多深处有油气。他们到中国的一些煤田和油田进行演示试验,报导说探测油层的深度误差仅22米,探测煤层深度误差仅5米。后来,国内竟有六个单位生产这种骗人的仪器。 美国另一家公司在80年代发明了一种重力直接找油的新仪器,称为Affinity System (艾菲亲和系统), 它实质上只是一架灵敏度很差的重力梯度仪,然而他们诓称是专利保密,不准别人打开,也不告诉测的是什么物理量。他们在中国到处招摇撞骗,声称用了该方法可以使探井成功率达到70%-80%,滚动开发成功率达到80%-90%。他们在中国的媒体上做广告,声称“艾菲直接找油是勘探的新坐标”,“能够直接检测油气丰度,圈定含油范围”。 真是“既省钱、又快速的找油新技术”。 不少油田受其蒙骗,甚至在做过三维地震的工区里再用艾菲重做一次。 李庆忠绝对不相信还有这样简单这样省事的找油方法,他说:“有这样好的方法,还要物探做什么?”。他对这些不科学的找油技术的风行感到十分气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通过从理论到实际资料的分析,得出这两项技术是伪科学的结论。1996年发表了“对Petro-Sonde岩性探测技术的质疑”的文章,全面揭露了这项技术在理论上有六个关键问题站不住脚,所得出的实际结果也是错误百出:岩性探测仪所得结果在同一点上既没有重复性,调试前后也没有稳定性,各台仪器之间也没有一致性。它所接收的所谓信号只是电磁波的一种脉动噪声,根本不是地下来的信号。随后,李庆忠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调查了“艾菲找油”的实际资料,发现资料的精度极差,交点上的闭合差远远超过油气异常的幅度;经重复观测后,所谓的油气异常面貌可以完全改观。于是李庆中写了“评艾菲微重力直接找油”的文章,(发表在1997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2期)全面揭露了艾菲伪科学的本质。 “伪科学”之所以能够欺骗世人,就是因为它穿上了科学的外衣,一些看不到事物本质的所谓专家和一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普通百姓都可能成为它盲目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有时数量很大。所以,反对伪科学并不是写一两篇文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反伪者具有加倍的勇气和信心。 有的“专家学者”对李庆忠写文章进行反驳,以便让伪科学大行其道,李庆忠说“欢迎争论”;有的人找到李庆忠家中,宣称要把他告上法庭,李庆忠微微一笑说“奉陪到底”。 李庆忠相信科学也有正义,他反对伪科学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1992年在一次科技会上,一位专家说: “岩性探测在全国成功的例子太多了,找煤、找水、找油都很准,是公认的找油新技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即使目前理论上说不清,那么,只要能用它能找到油,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随后另一位专家问李庆忠:“你认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便是好猫对不对”。李庆忠无视这样的刁难,他说:“认识问题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是从现象出发,你今天抓住了一只老鼠,明天或者以后再也抓不住了,这只能说明是碰巧,这猫也不是好猫,是一只瞎猫。所以认识问题应分析事物的本质,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行。”一席话说得对方哑口不言。 李庆忠,一个捍卫科学的斗士,文弱而骁勇,庄重而智慧。他以真实的利剑,透射着科学的光芒,在他勃然奋发的勇气中,伪科学露出了尾巴,当时两项“著名”的伪科学最终退出了地震勘探领域。 |
上一篇:刘鸿亮:做火炬手并不只是因为父亲
下一篇:冯士筰院士和他的物理海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