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施的中国卫星首次规避空间废弃物的轨控任务成功完成。此次轨控完成质量良好——轨道高度误差小于4米,偏心率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三,碰撞概率降至10-7以下;操作安全稳妥性好,在国内可控范围内分步实施,为形成中国规避碰撞的反应对策机制提供了首个成功案例。 空间废弃物接近运行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科研三部副处长张一夫介绍,10月1日晚上 不能有任何耽搁,张一夫立即与该卫星型号总指挥朱鸿昌、总设计师於伟民取得了联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一方面,协调有关单位,获取有关轨道预告资料;另一方面,组织509所、控制所的技术骨干,在长期协管应急工作站集中,商讨对策。这件事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务必全力以赴,确保卫星运行安全”。 注入数据包使卫星升高 根据西安、北京两地对该星与空间废弃物在轨运行情况的监控数据,经过卫星总体、卫星测控、用户的协调和沟通,决定立即实施卫星安全规避的轨道控制措施。 按照这一要求,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与项目办连夜商量轨控对策,并组织精干队伍于次日早晨分赴两地紧急处理。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带着一些技术人员赶赴西安,型号副总设计师奔赴北京,进行技术支持。 10月2日下午,根据最新轨道数据预测,次日凌晨废弃物距卫星径向最近距离可能只有160米,比原先预测的数据更近,威胁更大。 有关单位召开了首次轨控联席会议,明确了“保证卫星运行安全、保证轨控实施安全”的“双保”方针,并制定了轨控操作步骤,即:先在测控站可见范围内确认卫星状态,然后注入数据包使卫星升高,实现轨控,规避碰撞风险。通过注入轨控参数数据包,卫星喷气若干秒后,实现了轨道位置的调整。 10月3日,继续对卫星进行轨道测量,监测卫星状态。 凌晨4时57分,监测数据显示该星状态正常,已安全越过曾预告可能与空间废弃物发生碰撞的警戒区。6时49分,卫星轨道精确测量完成,姿轨控系统完全恢复成轨控前状态。经查与其它可跟踪空间废弃物的碰撞概率已跌出告警排名前10位。 至此,全部轨控措施实施完成,国内首次主动规避空间废弃物获得成功。 |